[发明专利]车顶棚刚度检测装置以及车顶棚刚度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4968.6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9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仲华;张玉强;王志;孙雁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刘国华 |
地址: | 201802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顶 刚度 检测 装置 以及 设备 | ||
1.一种车顶棚刚度检测设备,用于对车顶棚的侧边上安装气囊的检测区域进行刚度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定位压紧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固定所述车顶棚,包括定位部和压紧部,
所述定位部具有与所述车顶棚形状相对应的模胎,用于定位所述车顶棚,
所述压紧部具有设置在所述模胎上的多个气缸夹钳,用于将所述车顶棚压紧在所述模胎上;
车顶棚刚度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包括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方向移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移动部上且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方向移动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移动部上的刚度检测部,
所述刚度检测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移动部、所述第二方向移动部的驱动下对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测量点进行压力测量;以及
控制装置,具有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定位压紧装置和所述车顶棚刚度检测装置的运行;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0°θ180°,
所述刚度检测部具有压力测量单元和预压定位单元,
所述压力测量单元包括压力触杆、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压力触杆进行上升或下降动作的第一驱动构件,
当所述第一驱动构件驱动所述压力触杆进行下降动作时,所述压力触杆的下端对所述测量点进行下压并产生预定变形量,
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压力触杆所受到的所述测量点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的值即为该预定变形量所对应的表征所述检测区域的刚度的压力值,
所述预压定位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移动部上,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移动部、所述第二方向移动部的驱动下对所述测量点进行预压定位,包括定位杆以及驱动所述压力触杆进行上升或下降动作的第二驱动构件,
当所述第二驱动构件驱动所述定位杆进行下降动作时,所述定位杆的下端对以所述测量点为中心的周围区域进行压紧;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判断部,
所述判断部用于判断所测量得到的与所述预定变形量所对应的压力值是否落入气囊能够顺利爆破的强力值安全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棚刚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预压定位单元还包括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构件上,用于将所述定位杆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构件上,
所述定位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定位杆呈矩形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所述压力触杆设置在四个所述定位杆所围成的矩形的中心位置,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压力触杆安装的凹槽或通孔,
所述矩形的尺寸为长245~285mm、宽80~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棚刚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定位杆的上端活动穿设在所述安装板上,
所述定位杆的下端设置有下压头,
所述定位杆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下压头之间的部分套设有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棚刚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压力触杆是由高碳铬轴承钢材料制成的圆柱形杆,
所述圆柱形杆的直径为15~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棚刚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移动部包括:
第一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滑动安装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方向移动部;以及
第一方向驱动构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安装架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
所述第一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轨平行设置,
所述滑动安装架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轨相配合的滑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棚刚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移动部包括:
第二滑轨,固定设置在第一方向移动部上且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
滑动安装板,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用于安装所述刚度检测部;以及
第二方向驱动构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安装板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
所述第二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轨平行设置,
所述滑动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轨相配合的滑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棚刚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θ为90°,
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
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496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解锁智能眼镜
- 下一篇: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