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1485.0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0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吴亚民;张一鸣;袁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唯实输配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7/12 | 分类号: | H01C7/12;H01C1/14;H01C17/02;H01C17/2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韩玙 |
地址: | 71020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电极 电流传感器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电气化铁道 避雷器 安装法兰 高压连接 电极 制备 测试结果误差 测量端子 从上至下 导电芯子 电流泄漏 电阻片柱 依次设置 纵向贯穿 绝缘垫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包括置于避雷器外套内部顶端的高压连接电极,高压连接电极下面依次设置有电阻片柱、中间电极、电流传感器和中间电极,位于最下面的中间电极连接有安装法兰,位于电流传感器上面和下面的中间电极与电流传感器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垫,中间电极和电流传感器从上至下还纵向贯穿设置有导电芯子,避雷器外套或安装法兰上设置有测量端子,本发明还公开了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避雷器无法有效区分内外部电流泄漏且常导致测试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道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避雷器作为一种保护电器,主要是保护电器设备免遭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危害。当过电压超过避雷器保护水平时,避雷器首先放电,并将雷电流引入大地,利用接地装置将雷电压幅值限制在被保护设备雷电冲击水平以下,使电气设备受到保护。
避雷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经常承受冲击电压作用,内部电阻片会逐渐劣化或因密封结构不良使电阻片受潮,严重时将导致避雷器损坏或爆炸,影响系统安全运行。所以采取一些实时监测手段来及时掌握金属氧化物电阻片的实际运行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用于电气化铁道避雷器的监测主要是在避雷器元件外部串接监测装置来进行避雷器运行状况的监测。这种监测方式中避雷器元件和监测装置在结构和功能上为独立的两部分,监测装置所监测的泄漏电流为避雷器表面泄漏电流和内部泄漏电流,它不能有效反映避雷器内部绝缘的真实情况,无法有效区分避雷器表面泄漏电流和内部泄漏电流。由于避雷器本体的阻性电流较小,即使较小的外表面泄漏电流也会给测试结果带来偏差。为了消除避雷器表面泄漏电流,测试前需停电人工擦拭避雷器表面,使表面污秽得到处理,带电后再进行带电测试。或在避雷器最下端伞套处加装屏蔽环,保证屏蔽环紧密接触外套表面并可靠接地,让表面泄漏电流通过屏蔽环旁路流入地,进行分离。
为了使避雷器元件外部串接监测器,在结构上需设置与地绝缘的绝缘体如绝缘底座或绝缘支柱等。安装时需将绝缘底座先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再将避雷器元件固定在绝缘底座上。这种结构的避雷器在生产、安装时都很麻烦,若底座绝缘或绝缘支柱失效,则监测装置不能动作,无法记录放电次数及监测泄漏电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解决了现有避雷器无法有效区分内外部电流泄漏且常导致测试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包括置于避雷器外套内部顶端的高压连接电极,高压连接电极下面依次设置有电阻片柱、中间电极、电流传感器和中间电极,位于最下面的中间电极连接有安装法兰,位于电流传感器上面和下面的中间电极与电流传感器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垫,中间电极和电流传感器从上至下还纵向贯穿设置有导电芯子,避雷器外套或安装法兰上设置有测量端子。
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特点还在于,
电阻片柱由若干从上至下依次紧密排列的电阻片构成。
高压连接电极、电阻片柱、中间电极、电流传感器、绝缘垫与避雷器外套内壁之间整体设置有绝缘筒。
绝缘筒为紧贴避雷器外套内壁的绝缘筒。
绝缘筒为缠绕在所述高压连接电极、电阻片柱、中间电极、电流传感器、绝缘垫外围的绝缘材料。
避雷器外套外部设置有多个伞状凸起,伞状凸起与避雷器外套外表面垂直设置,且伞状凸起的长度为30mm~80mm。
避雷器外套为有机复合材料、陶瓷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唯实输配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唯实输配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1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反应的色织面料设计生产方法
- 下一篇:智能充电的方法及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