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1485.0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0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吴亚民;张一鸣;袁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唯实输配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7/12 | 分类号: | H01C7/12;H01C1/14;H01C17/02;H01C17/2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韩玙 |
地址: | 71020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电极 电流传感器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电气化铁道 避雷器 安装法兰 高压连接 电极 制备 测试结果误差 测量端子 从上至下 导电芯子 电流泄漏 电阻片柱 依次设置 纵向贯穿 绝缘垫 | ||
1.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避雷器外套(2)内部顶端的高压连接电极(1),高压连接电极(1)下面依次设置有电阻片柱(3)、中间电极(5)、电流传感器(6)和中间电极(5),位于最下面的中间电极(5)连接有安装法兰(7),位于电流传感器(6)上面和下面的中间电极(5)与电流传感器(6)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垫(8),所述中间电极(5)和电流传感器(6)从上至下还纵向贯穿设置有导电芯子(10),所述避雷器外套(2)或安装法兰(7)上设置有测量端子(9);所述电阻片柱(3)由若干从上至下依次紧密排列的电阻片(11)构成,所述高压连接电极(1)、电阻片柱(3)、中间电极(5)、电流传感器(6)、绝缘垫(8)与避雷器外套(2)内壁之间整体设置有绝缘筒(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4)为紧贴避雷器外套(2)内壁的绝缘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4)为缠绕在所述高压连接电极(1)、电阻片柱(3)、中间电极(5)、电流传感器(6)、绝缘垫(8)外围的绝缘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外套(2)外部设置有多个伞状凸起(12),伞状凸起(12)与避雷器外套(2)外表面垂直设置,且伞状凸起(12)的长度为30mm~8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外套(2)为有机复合材料、陶瓷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传感器(6)为内置穿芯式电流传感器,与电阻片柱(3)为非电气连接,消除了地电位升高对测量装置的影响。
7.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将绝缘垫(8)、电流传感器(6)、导电芯子(10)、中间电极(5)外表面用纯度为99.5%的无水乙醇进行清洗,去除其表面污渍和灰尘;
步骤2、将绝缘垫(8)通过绝缘螺钉固定在电流传感器(6)外壳上下两端,然后将导电芯子(10)从内孔穿过,并通过导电芯子(10)两端M10螺纹将中间电极(5)固定组装成一体构成测量元件;
步骤3、将电阻片(11)进行干燥处理,控制温度为100~120℃,干燥时间为8小时~12小时;
步骤4、将干燥处理后的电阻片(11)从下到上依次摆放形成电阻片柱(3),并用铝垫调节电阻片柱整体高度,铝垫厚度为5~20mm;
步骤5、将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通过缠绕工艺成型制成绝缘筒(4),将绝缘筒(4)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控制为60~80℃,干燥时间为4小时~6小时;
步骤6、用有机复合材料或陶瓷制成避雷器外套(2),将绝缘筒(4)和避雷器外套(2)粘接成一体或将绝缘筒(4)放置在避雷器外套(2)内;
步骤7、将电阻片柱(3)放置在测量元件上部后,将干燥处理后的绝缘筒(4)及避雷器外套(2)套在电阻片柱(3)以及测量元件外部;
步骤8、通过绝缘筒(4)或避雷器外套(2)上的螺纹将高压连接电极(1)和下端的安装法兰(7)分别紧固,同时在两者接触面处放置密封圈或涂抹室温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
步骤9、将测量端子(9)通过螺纹连接或胶装方式固定在避雷器外套(2)侧面或安装法兰(7)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气化铁道用智能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玻璃纤维材料为无碱玻璃纤维纱,重量百分比为绝缘筒(4)总重量的65~80%,环氧树脂为耐高温环氧树脂,耐受温度为200℃~2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唯实输配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唯实输配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14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反应的色织面料设计生产方法
- 下一篇:智能充电的方法及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