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气管内炽热气体的消除装置和内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38123.6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7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王忠;刘帅;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13/14 | 分类号: | F01N13/14;F01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管 炽热 气体 消除 装置 内燃机 | ||
1.一种排气管内炽热气体的消除装置,适于与内燃机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管路(110)和降温机构(120);
所述气体管路(110)包括进气导管(112)和排气导管(114);
所述降温机构(120)包括用于盛放冷却液的密闭冷却液箱(121),所述进气导管(1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液箱(121)和排气管(111)的靠近与所述内燃机连通的端部连通,所述排气导管(1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液箱(121)和所述排气管(111)的靠近与大气连通的端部连通,以使所述排气管(111)内的炽热气体依次流通所述进气导管(112)、所述冷却液和所述排气导管(114)实现降温;
所述冷却液箱(121)内设置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1221)和第二隔板(1222),所述第一隔板(1221)和所述第二隔板(1222)将冷却液腔内分为三个的腔室,其中,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221)和所述第二隔板(1222)之间的腔室为主腔室(1281);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221)与所述冷却液箱(121)的一个侧壁之间的腔室为第一附腔室(1282);位于所述第二隔板(1222)与所述冷却液箱(121)的另一个侧壁之间的腔室为第二附腔室(1283);
所述进气导管(112)通过顶壁伸入所述主腔室(1281);
所述冷却液箱(121)内设置有第一分气导管(1231)和第二分气导管(1232),所述第一分气导管(12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附腔室(1282)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附腔室(1282)并靠近底壁;所述第二分气导管(12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附腔室(1283)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附腔室(1283)并靠近底壁;
所述排气导管(114)与所述冷却液箱(121)连接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排气导管(1141)和第二排气导管(1142),其中,所述第一排气导管(1141)通过顶壁与所述第一附腔室(1282)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导管(1142)通过顶壁与所述第二附腔室(1283)连通;
所述进气导管(112)位于所述腔室内的端部设置有气体分散器;
所述气体分散器沿靠近所述进气导管(112)至远离所述进气导管(112)的方向管径逐渐扩大,并在远离所述进气导管(112)的端部设置有多个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内炽热气体的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箱(121)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冷却液箱(121)的内腔分为多个用于盛放所述冷却液的腔室,所述进气导管(112)和所述排气导管(114)均与每个所述腔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管内炽热气体的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箱(121)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
所述底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液孔,多个所述进液孔分别与每个腔室一一对应;
所述进气导管(112)通过所述顶壁伸入所述腔室并靠近所述底壁;
所述排气导管(114)通过所述顶壁与所述腔室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管内炽热气体的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给机构(130);
所述补给机构(130)包括储液箱(131)和与输液管(133),所述输液管(133)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箱(131)连通,另一端设置有与多个所述进液孔(125)一一配合的分液管(1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管内炽热气体的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识别所述排气管(111)内气体温度的温度探测器(140)、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管(111)内所述气体流向的三通阀以及电子控制单元(170);
所述温度探测器(140)和所述三通阀依沿靠近所述内燃机至远离所述内燃机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排气管(111),所述三通阀进口与所述内燃机连通,所述三通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排气管(111)和所述进气导管(112)连通,
所述温度探测器(140)和所述三通阀均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170)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温度探测器(140)探测所述气体温度控制所述三通阀两个出口的打开或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81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烫伤的摩托车发动机散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