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底炉联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34319.8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7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倪晓明;郑君;李志;肖仕长;雍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13/08 | 分类号: | C21B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底炉 含铁物料 联产工艺 煤料 摊铺 金属化球团 热利用效率 冶金领域 半焦 产能 料层 终温 焦化 还原 | ||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公开了一种转底炉联产工艺。该工艺先摊铺1~2层煤料、再摊铺1~2层含铁物料,通过利用料层从下到上终温差异的特点,分别完成了含铁物料的还原及煤料半焦化的任务。实现了转底炉综合产能及热利用效率的提高,金属化球团和半焦指标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底炉联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转底炉是我国煤基直接还原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还原速度快,原料适应性强,产品附加值高,自动化程度高、低能耗、环境友好等优点。由于转底炉中物料与炉底相对静止,球团的料层厚度一般较薄,多为20~30mm,如果料层厚度提高,下层球团因温度难以升高而影响生产质量,这是制约转底炉产能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煤在450~550℃间会热解形成半焦,温度升高半焦可继续分级,当温度高于800℃,半焦向焦炭转变。针对转底炉工艺的特点,如何保证现有处理能力,充分利用底层物料温度低的特点开发新工艺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底炉联产工艺,以提高转底炉的热利用率及综合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底炉联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在转底炉本体上方布置两级振动布料器,两级振动布料器绕转底炉本体圆周方向前后布置;
(2)位于前方的第一级振动布料器先向转底炉本体底部铺入煤料,摊铺厚度不大于40mm;位于后方的第二级振动布料器再向转底炉本体内铺入含铁物料,含铁物料摊铺在煤料上方且摊铺厚度不大于40mm;
(3)将表层的含铁物料加热至1200~1300℃,底层的煤料加热到700~800℃,加热时间为20~40min。
进一步,还包括步骤(4),通过螺旋出料装置将转底炉本体内物料排出并送入冷却装置内冷却至200℃以内。
进一步,还包括步骤(5),通过磁选分离装置将冷却后的物料进行金属化和半焦分离。
进一步,所述煤料为天然煤块、煤粉成型球团或煤粉成型压块;布料层数为1~2层。
进一步,所述煤粉成型球团为圆形球团或椭圆形球团,球团粒径为10~20mm。
进一步,所述天然煤块为天然块矿或天然煤粉末造块。
进一步,所述含铁物料为低品位复杂铁矿、含铁尘泥或含铁渣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含铁物料通过造球或压块成型,布料层数为1~2层。
进一步,所述含铁物料的球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球团粒径为10~2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工艺先摊铺1~2层煤料、再摊铺1~2层含铁物料,通过利用料层从下到上终温差异的特点,分别完成了含铁物料的还原及煤料半焦化的任务。下层煤料在升温过程中热解产生的挥发分及CO气体,可对上层含铁物料的直接还原起促进作用,同时含铁物料直接还原所产生的CO2对煤焦的气化反应亦有促进作用。两种物料联产处置、相互促进,可将转底炉综合产能提高一倍,将热利用效率提高30%~50%,且金属化球团和半焦指标良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43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