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Taqman-MGB探针的人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3451.7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4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段猛;刘志明;吴诗扬;许嘉森;彭璨璨;严志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58 | 分类号: | C12Q1/6858;C12Q1/68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针 引物 多态性检测 试剂盒 位点 淬灭基团 错配碱基 检测结果 荧光基团 灵敏度 个位 判读 面具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基于Taqman‑MGB探针的人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其包括有以下针对三个位点中的至少一个的引物和探针:针对UGT1A1*6的如SEQ ID NO.1‑SEQ ID NO.2所示的引物和如SEQ ID NO.3‑SEQ ID NO.4所示的探针;针对UGT1A1*28位点的如SEQ ID NO.5‑SEQ ID NO.6所示的引物和如SEQ ID NO.7‑SEQ ID NO.8所示的探针;针对UGT1A1‑3156G>A位点的如SEQ ID NO.9‑SEQ ID NO.10所示的引物和如SEQ ID NO.11‑SEQ ID NO.12所示的探针;所述探针的5’端标记有荧光基团,5’端标记有淬灭基团。本发明能同时检测*28、211G>A和‑3156G>A三个SNP位点,结果易于判读。本发明所设计的探针在错配碱基识别与信噪比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涉及医学和生物技术,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基于Taqman-MGB探针的人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和方法。
背景技术
伊立替康(Irinotecan)是一种半合成喜树碱衍生物,对大多数的癌症都具有有效的抗癌活性,是最普遍的化疗处方药物之一。伊立替康作为前体药物,在体内经过羧酸酯酶转化为活性代谢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SN-38通过抑制人体细胞DNA复制所必须的拓扑异构酶Ⅰ,诱导DNA单链损伤,阻断DNA复制而产生细胞毒性。临床研究表明,伊立替康最主要的副作用为减少中性粒细胞和引起迟发型腹泻,后者为剂量限制性毒副作用,严重时可致命。40%以上接受伊立替康治疗的患者可出现3~4级迟发型腹泻,约10%患者可出现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从而导致化疗方案中止。
具有药物活性的SN-38的主要清除途径,是通过肝脏UGT1A1的糖基化作用转变为无活性的SN-38G,后者通过尿液、胆汁排出体内。研究表明,在许多实体肿瘤中UGT1A1的表达水平是高度可变的,由此引起不同患者间伊立替康活性代谢产物SN-38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速率相差最高达50倍,UGT1A1基因功能缺陷可导致活性代谢产物SN-38的显著增加,从而发生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几率显著增加。
UGT1A1基因常见有*6(211G>A)、*28(6TA/7TA)和*93(-3156G>A)三种多态性位点。国内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UGT1A1*6突变型(G/A和A/A)与野生型G/G相比,可以增加患者发生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的风险,与多项在日本的临床研究结果一致。各种研究及临床试验表明,UGT1A1*28的突变型(TA6/7和TA7/7)与野生型TA6/6相比,可以增加患者发生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的风险,但不会增加患者发生3级以上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在大肠癌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具有UGT1A1-3156G>A基因型的患者,有50%在接受伊立替康后出现毒副作用,而带有正常的基因型的病患,只有12.5%产生毒副作用。同时也发现这两种基因型的患者在出现毒副作用的时间上并不相同,UGT1A1-3156G>A的患者比正常基因型患者更早出现副作用。
综合临床、科研以及文献,UGT1A1*93(-3156G/A),UGT1A1*28(6TA/7TA)和UGT1A1*6(211T/G)这三个位点都有个体化用药指导意义。为此,本发明针对UGT1A1基因的这三个基因位点多态性所设计的试剂盒,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优化化疗方案,以达到个体化医疗的目的。
UGT1A1基因多态性位点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测序法、荧光PCR法、HRM(高分辨融解曲线)法和毛细管电泳法。但作为基因检测金标准的DNA直接测序法,由于其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流程以及检测周期长的特点,难以实现大规模推广。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对设备要求比较特殊,需要具有安装高分辨率软件、温度比较敏感的机器才能使用,它的临床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毛细管电泳法则会有灵敏度较低等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益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34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