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改善细胞膜通透性有效生产维生素K2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28555.9 | 申请日: | 2017-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5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郑之明;杨强;赵根海;刘会;王鹏;王丽;方雪;孙小雯;倪文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2P7/66 | 分类号: | C12P7/66;C12N1/20;C12R1/07;C12R1/2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王志兴 |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改善 细胞膜 通透 有效 生产 维生素 k2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改善细胞膜通透性有效生产维生素K2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维生素K2生产菌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中活化;(2)将活化后的菌株接种于添加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种子培养基中培养;(3)将得到的培养液继续接种于添加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种子培养基中培养;(4)将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100‑700rpm,0.5‑5vvm培养144‑240h;发酵至0‑72h时,添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并采用插入式低功率超声间隔处理,定时取样检测细胞和维生素K2浓度。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了简便、有效、经济的发酵工艺,有效提高维生素K2浓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改善细胞膜通透性有效生产维生素K2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维生素K2(menaquinone,简写为MK),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维生素之一,能影响凝血酶原的合成和凝血,具有易于吸收、生物利用度高、生物活性强且对人体毒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目前临床用于治疗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防治骨质疏松和抗肿瘤等。
目前,维生素K2的生产方法主要集中在化学合成和天然物提取,利用生物法生产维生素K2还处于起步阶段。微生物法制备维生素K2相比化学合成法的优势在于原料成本低、条件要求温和、环境污染少且产物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目前发酵领域中用于合成维生素K2的菌种包括革兰氏阴性菌黄杆菌(主产MK-4)及革兰氏阳性菌纳豆芽孢杆菌(主产MK-6),但维生素K2产量均不理想。为了提高发酵效率,研究者从发酵菌种的改造和发酵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例如维生素K2代谢途径关键基因的改造,菌种的理化诱变,发酵培养基优化,发酵过程参数调控等等。
利用超声波和表面活性剂提高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菌体细胞通透性是一种常见的细胞代谢人工调控方法。表面活性剂能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在微生物发酵中经常被用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加快物质传递运输,增加胞内胞外的物质平衡,从而提高了菌体对底物、产物的耐受度,解决发酵产物、副产物对微生物细胞生长和催化活性的抑制。因此,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对增加终产物浓度,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反应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表面活性剂种类繁多且性质各不相同,它们一方面具有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减少氧及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传递阻力,加快物质传递运输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微生物有毒性和杀菌作用。一般来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细胞的毒性较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小,对细胞的影响也较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和杀菌力介乎两者之间。
超声波有很强的生物学效应,在发酵过程中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选择性,能够在细胞表面瞬间造成微伤,使细胞壁局部破裂,从而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胞内物质释放或胞外物质进入细胞内,低功率时,伤口很小,容易被自身修复,不会对生物体造成损伤或死亡。
对于维生素K2发酵来说,如何保证氧和营养物质的传递吸收,促进维生素K2的胞外分泌能力,对进一步提高维生素K2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超声辐照协同作用来改善细胞膜通透性,从而进一步有效提高维生素K2产量的生产维生素K2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通过改善细胞膜通透性有效生产维生素K2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菌株活化
将维生素K2生产菌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中进行活化;
(2)一级种子制备
将活化后的维生素K2生产菌株接种于添加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种子培养基中培养12-24h,制成一级种子备用;
(3)二级种子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85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酵母小肽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设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