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气固流动换热均匀性的循环流化床外置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7143.3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6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波;卢啸风;王泉海;孙思聪;许臻;郑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3/00 | 分类号: | F28D13/00;F28D21/00;F28F13/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郭吉安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流动 均匀 循环 流化床 外置 换热器 | ||
1.一种提高气固流动和气固换热均匀性的循环流化床外置式换热器,包括前墙(1)、后墙(2)、顶板(3)、底部布风板(4),左侧墙(5)、右侧墙(6)、冷却仓A的风室(8)、混合仓的风室(9)、隔墙A(10)、混合仓(11)、冷却仓A(12)、循环灰入口(15)、循环灰出口(16)、入口蒸汽联箱A(17)、出口蒸汽联箱A(18)、受热面管屏A(19);前墙(1)、后墙(2)、顶板(3)、底部布风板(4)、左侧墙(5)和右侧墙(6)组成外置式换热器的壳体;后墙(2)上布置有循环灰出口(16);冷却仓A的风室(8)和混合仓的风室(9)位于底部布风板(4)之下;隔墙A(10)将外置式换热器分为混合仓(11)和冷却仓A(12);其中,受热面管屏A(19)呈蛇形管布置在冷却仓A(12)中;其特征是:除顶板(3)与底部布风板(4)外,外置式换热器内侧墙体表面粗糙度小于100μm,且冷却仓A(12)内的隔墙A(10)、后墙(2)、左侧墙(5)和右侧墙(6)与底部布风板(4)呈80-9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外置式换热器,其特征是:外置式换热器的壳体和隔墙A(10)采用耐火材料时,冷却仓A(12)内的隔墙A(10)、后墙(2)、左侧墙(5)和右侧墙(6)的内壁面表面粗糙度小于100μm并与底部布风板(4)呈80-90度;与冷却仓A(12)内的底部布风板(4)呈80-90度且内壁面粗糙度小于100μm的后墙(2)、左侧墙(5)以及右侧墙(6)的高度与隔墙A(10)的高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外置式换热器,其特征是:外置式换热器的壳体和隔墙A(10)采用耐火材料时,冷却仓A(12)内的隔墙A(10)壁面以及与隔墙A(10)高度一致的后墙(2)、左侧墙(5)、右侧墙(6)内壁面敷有粗糙度小于100μm的平整耐热钢板;平整耐热钢板与冷却仓A(12)内的底部布风板(4)呈80-90度且采用汽水冷却方式来保证钢板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外置式换热器,其中,外置式换热器的壳体和隔墙A(10)采用膜式壁结构,膜式壁管直径范围为28-76mm;前墙(1)和后墙(2)的膜式壁采用并联垂直结构;顶板(3)以及底部布风板(4)的膜式壁采用并联水平结构;左侧墙(5)和右侧墙(6)的膜式壁采用蛇形管结构;隔墙A(10)的膜式壁采用双面受热的并联垂直结构;受热面管屏A(19)平行于灰流动方向布置,其特征是:隔墙A(10)以及与隔墙A(10)高度一致的后墙(2)、左侧墙(5)、右侧墙(6)的膜式壁表面粗糙度小于100μm并与冷却仓A(12)内的底部布风板(4)呈80-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外置式换热器,其中,外置式换热器的壳体和隔墙A(10)采用膜式壁结构,膜式壁管直径范围为28-76mm;前墙(1)和后墙(2)的膜式壁采用水平蛇形管结构布置,左侧墙(5)和右侧墙(6)的膜式壁采用垂直结构;顶板(3)和底部布风板(4)的膜式壁采用并联水平结构;隔墙A(10)的膜式壁采用双面受热的水平蛇形管结构;受热面管屏A(19)垂直于灰流动方向布置,其特征是:后墙(2)、左侧墙(5)、右侧墙(6)以及隔墙A(10)的膜式壁表面粗糙度小于100μm并与冷却仓A(12)内的底部布风板(4)呈80-9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714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