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1H,1H,2H-全氟-1-辛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7253.1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5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罗源军;刘波;吕太勇;李斌;陈立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7/25 | 分类号: | C07C17/25;C07C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64320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辛烯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1H,1H,2H‑全氟‑1‑辛烯的方法,所述方法以2‑全氟己基‑1‑碘‑乙烷为原料,在碱金属醇盐的作用下,经过消去反应制得1H,1H,2H‑全氟‑1‑辛烯。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大大提高产品的产率及纯度。本发明原料价廉易得、合成路线短、方法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且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碱催化脱碘化氢制备1H,1H,2H-全氟-1-辛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氟烯烃是非常有经济价值的中间体,具有一定的化学活性,能派生出许多含氟有机物,是生产含氟精细化学品和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原料,能满足特种用途和尖端工业等一般有机物不能替代的特殊用途。
用卤代含氟烷烃脱卤化氢是合成含氟烯烃的主要方法,可分为高温法、液碱法和气相催化法。其中,高温法是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对卤代含氟烷烃热裂解脱卤化氢,该方法能耗较高,反应设备要求苛刻,副产物多,收率较低,反应物料在高温下易于聚合结焦,易堵塞管路、损坏设备;液碱法是采用强碱在液相环境下进行间歇脱卤化氢反应,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较高;气相催化法是在气相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脱卤化氢反应,具有工序简单,经济高效、环境污染小、易连续化生产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工业前景。目前文献报道的催化剂多为金属催化剂,一般将其负载在活性炭或氧化铝等载体上,这些载体对某些反应活性较高,也可以单独作为催化剂使用,但是脱卤化氢反应一般反应温度较高,催化剂容易结焦失活,且使用的催化剂往往多为含铬催化剂,带来诸多环境问题。
目前直接利用2-全氟己基-1-碘-乙烷脱碘化氢制备1H,1H,2H-全氟-1-辛烯的文献报道较少,类似的中国专利申请CN105732295A公开了一种通过氢卤化C3-7氟烷烃进行碱介导的脱卤化氢来制备C3-7氟烯烃的方法,涉及一种制备式CF3CF=CHX、CHX2CX=CX2的化合物或者直链或支链C4-7(氢)氟烯烃的方法,其中每个X独立地是H或F,前提是在CHX2CX=CX2中至少一个X是F,本法对原料化学结构有要求,需要经过氯化等操作合成具体特殊结构的原料。另外,中国专利申请CN102838445A也公开了一种卤代烃选择性脱卤化氢制备含氟烯烃的方法,以在相邻碳原子上至少一个氢原子和至少一个卤原子的含有三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卤氟烷烃为原料,在复合催化剂存在下,经高温气相脱卤化氢反应形成含氟烯烃产物。所采用的气相法副产物多,所需复合催化剂需要采用较为复杂的共沉淀-浸渍法制备,限制了作为工业生产方法制备含氟烯烃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目标产物选择性高、且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1H,1H,2H-全氟-1-辛烯的制备方法。
所述方法具体为:以2-全氟己基-1-碘-乙烷为原料,在碱金属醇盐的作用下,经过消去反应制得1H,1H,2H-全氟-1-辛烯。
一般在卤代烷分子中由于卤原子吸电子的结果,不仅α碳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β碳原子也受到一定影响,而带有更少量的部分正电荷,因此β-C-H上的电子云密度偏向于碳原子,从而使β氢原子表现出一定的活性,在强碱试剂的进攻下容易离去。而在2-全氟己基-1-碘-乙烷分子中,由于全氟己基中氟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α碳原子上碘原子吸电子作用。而传统的液碱法主要是在一定浓度的苛性碱溶液中,在一定的反应温度下通入原料进行脱卤化氢反应,苛性碱可以为KOH、NaOH、Ca(OH)2等。如果采用传统的苛性碱脱2-全氟己基-1-碘-乙烷中的碘化氢,产率往往较低,甚至不反应。
基于上述内容,本发明采用了碱性更高的碱金属醇盐,所述碱金属醇盐为碳原子数1~4的醇的碱金属盐;
优选地,所述碱金属盐为钠盐、钾盐或锂盐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72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