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拱桥两岸的主锚锭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6812.7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5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宁;张猛;王浩;曾潇;张畛;魏民;吴冬云;刘俊丰;任书懋;陈春锋;张昶;黄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80 | 分类号: | E02D5/80;E01D19/14 |
代理公司: | 重庆众人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26 | 代理人: | 高建华 |
地址: | 40112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拱桥 两岸 主锚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拱桥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拱桥两岸的主锚锭。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发展,在山区跨越山涧峡谷,江、河的桥梁众多。较多桥梁由于无法现浇、或者考虑施工工艺及成本等因素,而使用预制吊装的方法来完成桥梁主体结构的施工,特别是大跨度预制拱桥的拼装较为常见。
缆索吊系统是一种常用且较为成熟的桥梁构件吊装系统。目前缆索吊多为两端固定式,缆索需要固定在主锚锭上,以便对拱桥拼装时进行牵拉,主锚锭的结构尤为的重要,如果主锚锭没有固定或者位置没有安装恰当,容易造成作业时的安全事故,存在着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别需要一种拱桥两岸的主锚锭,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本发明提出一种拱桥两岸的主锚锭,设计新颖,能够牢固的嵌入在中弱风化岩石中,确保锚锭的抗拔稳定性能,已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拱桥两岸的主锚锭,包括填埋于中弱风化岩层内的锚桩,锚桩的表面设置有提高锚桩与地基粘结力及承压能力的桩身砼,桩身砼为了充分发挥土抗力而采用一次性于锚桩连续浇筑成型,桩身砼与中弱风化岩层的坑壁接触部浇筑密实,锚桩的垂直部设置有防止钢索滑脱的钢轨,锚桩的侧边设置有连接缆索机构风缆的滑轮组,滑轮组包含有第一滑动轮槽、第二滑动轮槽,滑轮组通过锚环连接调节风缆伸缩的二扣调节滑车组。
在本发明所述的桩身砼采用C35砼,锚桩表面的桩身砼的用量为50.4立方米。
进一步,所述的锚桩的基底和侧壁的承载力大于0.3MPa。
进一步,所述的钢轨和锚桩底部的距离为45cm,钢轨采用38Kg/m钢轨。
在本发明所述的第一滑动轮槽、第二滑动轮槽的形状均为圆弧状。
进一步,所述的锚环的直径为32cm。
在本发明所述的钢轨的一侧设置有起紧固作用的加强筋,加强筋的形状呈T形。
进一步,所述的锚桩的长度为700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能够牢固的嵌入在中弱风化岩石中,充分发挥土抗力的作用,安全性能优,提高锚桩与地基的粘结力和承受压力,并保证桩的抗拔稳定性,便于进行安装,设计新颖,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锚桩,110-中弱风化岩层,120-滑轮组,121-第一滑动轮槽,122-第二滑动轮槽,130-钢轨,140-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图2,一种拱桥两岸的主锚锭,包括填埋于中弱风化岩层110内的锚桩100,锚桩100的表面设置有提高锚桩100与地基粘结力及承压能力的桩身砼,桩身砼为了充分发挥土抗力而采用一次性于锚桩连续浇筑成型,桩身砼与中弱风化岩层110的坑壁接触部浇筑密实,锚桩100的垂直部设置有防止钢索滑脱的钢轨130,锚桩100的侧边设置有连接缆索机构风缆的滑轮组120,滑轮组120包含有第一滑动轮槽121、第二滑动轮槽122,滑轮组120通过锚环140连接调节风缆伸缩的二扣调节滑车组。
另外,桩身砼采用C35砼,锚桩100表面的桩身砼的用量为50.4立方米。锚桩的基底和侧壁的承载力大于0.3MPa。钢轨130和锚桩100底部的距离为45cm,钢轨130采用38Kg/m钢轨。第一滑动轮槽121、第二滑动轮槽122的形状均为圆弧状。锚环140的直径为32cm。钢轨130的一侧设置有起紧固作用的加强筋,加强筋的形状呈T形。锚桩100的长度为700cm。
锚桩应嵌入中(弱)风化岩层中,要求基底及侧壁承载力不小于0.3MPa(若基础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做设计修改);单个主锚碇C35砼用量50.4立方米。
锚桩桩身砼必须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毕;为了充分发挥土抗力的作用,砼与坑壁接触部分应充分浇筑密实,以提高锚桩与地基的粘结力和承压力,并保证桩的抗拔稳定性。
为防止钢索滑脱,在距锚底部45cm处预埋一根38Kg/m钢轨。
基坑开挖时,注意锚碇索拉力作用方向,承托板应位于前缘(靠河方向)。
拱座的施工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6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