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粗粒料填筑指标与现场质量控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3933.6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7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朱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亿海水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G01N33/3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彭雄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粗粒料填筑 指标 现场 质量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粗粒料填筑指标与现场质量控制的方法,首先对粗粒料颗粒不同粒径组成,建立相应的级配统计模型;其次,通过相对密度试验,建立不同模型参数的级配与干密度或孔隙率的相互关系;再次,通过压缩试验和三轴试验,建立不同模型参数的级配与破坏强度的相互关系,建立不同模型参数的级配与压缩模量的相互关系;选取‑压缩模量为目标,获取填筑孔隙率指标或指标范围。本发明提出采用孔隙率和相对密度的双控标准,控制粗粒料的填筑质量,能够综合考虑粗粒料的级配和母岩特性、压实程度对粗粒体变形性能的影响,为堆石坝或砂砾堆石坝的整体稳定和有效变形控制提供可靠依据,保证大坝的建设和运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广泛用于水利水电、土木工程及交通工程粗粒料的填筑质量评价标准与实施问题,属于水利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土石坝的建设与运行安全,要求对坝体进行严格的变形控制以及各填筑分区的变形协调设计,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堆石体的工程特性。对于粗粒料或砂砾料而言,其工程特性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一是坝料自身特性即母岩特性与级配特性,这是决定颗粒充填关系优劣与颗粒破碎程度的基础,可近似采用孔隙率衡量。二是通过振动碾等不同方式的外力做功,使得填筑坝料密实的程度,Terzaghi提出以相对密度评价其松紧程度与压实质量。三是压实后坝料的渗透特性,可用渗透系数衡量。可见,控制堆石坝变形的关键在于堆石体的密实程度,取决于颗粒级配组成和压实标准,不能用单一的孔隙率或相对密度指标控制。
对于堆石(砂砾)体的填筑标准,目前《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5395-2007》第6.2.7条、《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DLT5016-2011》第6.4.2条规定:堆石体采用孔隙率指标,砂砾体采用相对密度指标衡量。可见,当仅以孔隙率指标控制,则颗粒充填关系优良的级配,在较低相对密度条件下也能达到孔隙率要求。反之,仅以相对密度控制,则颗粒充填关系相对较差的级配,即使提高相对密度指标,在高压力条件下仍然难以达到较低的孔隙率。上述两种情况堆石体的压缩性均可能较大,客观上不能满足大坝变形控制与变形协调的要求。这也是已建的不同高土石坝,虽然采用单一的相同指标控制,但各原型大坝的实测变形差异较大、达不到变形控制目的的内在原因。如同为2016年建成、堆石体填筑平均孔隙率均为19%的大渡河猴子岩大坝(坝高223.5m),实测竣工期最大沉降120cm,占坝高0.5%。而长河坝大坝(坝高240m)堆石体实测竣工最大沉降大于262cm,占坝高百分比大于1%。可见,对于目前堆石体的填筑标准,理论上仍不完整,在高土石坝的实践中也存在着明显问题,已经制约了现代高坝的发展。
对于强调整体稳定和变形控制的高坝堆石(砂砾)体而言,既要考虑使用相对密度控制标准,对堆石体的压实程度进行评价。也要考虑采用孔隙率指标,在反映堆石体压实程度的同时,反映母岩、级配的差异对堆石体变形与强度的影响。为此,本发明基于分形理论,提出一种确定粗粒料填筑指标以及实际填筑质量检测的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筑坝技术中关于粗粒料(堆石料或砂砾料)填筑标准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粗粒料填筑指标与现场质量控制的方法,该方法能够考虑粗粒料的级配和母岩特性、压实程度对堆石体变形性能的影响,为高堆石坝的整体稳定和变形控制提供可靠依据,保证大坝的运行安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确定粗粒料填筑指标与现场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料场或填筑现场的粗粒料,对粗粒料级配模型的颗粒质量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不同最大控制粒径条件下的颗粒级配模型,并用式(2)分布公式进行检验:
式中,pi为缩尺级配小于某筛孔直径di的累积质量百分数;dmax为级配料的最大粒径,a、b、c为粗粒料颗粒级配的模型参数,e表示自然常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亿海水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亿海水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39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