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薄片分类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1010.7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2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井口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00 | 分类号: | H04N1/00;H04N1/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丽超;田喜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薄片 分类 功能 图像 形成 装置 | ||
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第一薄片载置部、读取部、第二薄片载置部、图像形成部、输送部以及控制部。第一薄片载置部收纳进行了消色处理后的薄片。读取部读取被输送的薄片。图像形成部在被输送的薄片上形成图像。输送部将收纳于第一薄片载置部的薄片输送至读取部,并将经过读取部读取处理的薄片输送至第二薄片载置部和图像形成部中的任一个。控制部根据基于形成在薄片上的图像的内容而事先定义的阈值和被读取部读取的图像内示出的色料附着量进行控制,将薄片输送至第二薄片载置部或输送至图像形成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通过使薄片上的图像消色而再利用薄片的技术。
背景技术
对用图像形成装置在薄片上形成可消色图像、该薄片被使用后实施消色处理而实现薄片的再利用的系统进行了研究。另外,存在刚进行消色处理之后判定薄片上的残留色调剂量等并判断可否再利用的消色装置。该消色装置可以对可再利用的薄片和不可再利用的薄片进行分类。
将消色处理后的薄片收纳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薄片供应盒时存在不可再利用的薄片与分类为可再利用的薄片一同误被一起收纳的情况。另外,在不具有分类功能的消色装置实施消色处理的时候,利用者用手工操作进行分类,存在可再利用的薄片和不可再利用的薄片误混在一起的状态收纳于盒中之忧。
对这样状况下的问题点参照图10进行说明。在使用可再利用薄片和不可再利用薄片混在一起的盒进行图像形成的时候,如图10所示,也在不可再利用薄片上形成图像。公司外使用等对外发放的资料等中如有这样的薄片混在一起,则不适于利用。加之,实施订书器处理等装订处理制作薄片簿时,不可再利用的薄片即使混入一张,其整个薄片簿也不适于利用。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第一薄片载置部、读取部、第二薄片载置部、图像形成部、输送部以及控制部。第一薄片载置部收纳进行消色处理后的薄片。读取部读取被输送的薄片。图像形成部在被输送的薄片上形成图像。输送部将收纳于第一薄片载置部的薄片输送至读取部,将被读取部读取处理的薄片输送至第二薄片载置部或者图像形成部中的任一个。控制部根据基于在薄片上形成的图像的内容而事先定义的阈值和被读取部读取的图像内示出的色料附着量,控制将薄片输送至第二薄片载置部或输送至图像形成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成例的模式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图4是说明除去不可再利用薄片的情况的样态的图。
图5是每一级别的最大浓度、面积比例的对应例的示意图。
图6是分类设定用的画面例的示意图。
图7是使用用途/画质的项目和级别的对应关系例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现有的问题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供应消色处理后的薄片的单元具有用于判定可否再利用的读取部。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实施复制处理或打印处理前判定可否再利用。另外,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将判定为不可再利用的薄片向其他排纸托盘排出的同时,使用接下来的薄片继续图像形成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未经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10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