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硫井口阀体焊接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06617.6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0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雄;朱建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67 | 分类号: | B23K9/167;B23K9/235;B23K35/30 |
代理公司: | 37258 烟台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口 阀体 焊接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焊接行业,具体是涉及的是一种防硫井口阀体焊接修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防硫阀体的硬度为197‑‑237HBW 4130中碳合金钢的焊接修复方法,一种防硫井口阀体焊接修复方法,其特征是:对待返修产品进行清洗确定损伤位置,对于冲蚀较严重的凹坑需打磨,焊前工件整体预热至130℃;首先采用钨极氩弧焊对凹坑进行填充;然后对加工表面进行补焊;焊后在640℃下局部或整体热处理保温3小时;上述的焊接修复方法中,焊前预热至130℃,焊后在640℃下局部或整体热处理保温3小时,本发明其采用Ar+CO2混合气体保护焊,本发明大大提高产品的利用率,提高综合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行业,具体是涉及的是一种防硫井口阀体焊接修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防硫阀体的硬度为197--237HBW 4130中碳合金钢的焊接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井口阀体类(包括压裂阀、平板阀等)的很多产品都会应用到一种硬度为197~237HBW 4130中碳合金钢的材料,这些产品在加工、测试以及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如下问题导致结构失效:
1.在使用过程中,井口阀体类(包括压裂阀、平板阀等)的流道孔以及垫环槽处会受到冲蚀并且经常出现阀座安装面被划伤,导致整个结构失效的问题,此类阀体不经过修复则无法继续使用。
2.在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扎刀等问题造成产品尺寸超差并且在测试的环节中也出现过密封面被划伤的事例,若不经过修复只能报废处理。
以上阀体大多有防硫成分和硬度等的要求,基体为4130中碳合金钢,仅通过普通补焊修复后热影响区硬度会超过防硫要求,并且焊接接头的-59℃冲击吸收功、接头强度、焊缝成分等很难达到相关要求,接头无法达到预期的修复目的。并且大多数情况下产品均已加工到尺寸,需要考虑焊接变形,咬边以及其他焊接缺陷对产品尺寸造成影响,修复难度大,只能报废处理,产生巨大浪费。若能使用较低的成本针对局部进行修复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硬度为197~237HBW 4130材料井口阀体的焊接修复方法,实现该种阀体的修复再生。
一种防硫井口阀体焊接修复方法,其特征是:
1)对待返修产品进行清洗确定损伤位置,若密封面损伤则需对密封面进行加工,单边去除1.5mm;
2)对于冲蚀较严重的凹坑需打磨补焊凹坑及周围20~30mm的表面,去除铁锈和油污,露出金属光泽,用无水乙醇或丙酮将打磨后的表面清洗干净;
3)焊前工件整体预热至130℃;
4)首先采用钨极氩弧焊对凹坑进行填充,填充655MPa高韧性焊丝,用纯氩气保护,焊接参数为:钨极直径2.4mm,直流正极性,填充焊丝直径1.2mm,焊接电流80-120A,保护气体流量14~20L/min;或者采用Ar+CO2混合气体保护焊对凹坑进行填充,填充655MPa高韧性焊丝,用Ar+CO2混合气体保护,焊接参数为:填充焊丝直径1.2mm,焊接电压22~26V,焊接电流200-260A,保护气体流量15~22L/min;
5)然后对加工表面进行补焊,采用自动送丝钨极氩弧多道多层焊,填充655MPa高韧性焊丝,控制层间温度130~180℃,工艺参数为:钨极直径2.4mm,直流正极性,填充焊丝直径1.2mm,焊接电流100-140A,保护气体流量14~20L/min;或者采用Ar+CO2混合气体保护多道多层焊,填充655MPa高韧性焊丝,控制层间温度130~180℃,工艺参数为:填充焊丝直径1.2mm,焊接电压24~28V,焊接电流220-280A,保护气体流量15~22L/min,焊接热输入控制在10~18kJ/cm,焊接过程中严格控制焊接热输入,控制焊接速度,收弧处填满弧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66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