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用液相蛋白芯片、试剂盒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06341.1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0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当;胡海;马毅;樊辉;彭伟;袁士翔;许勇;黄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丹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64 | 分类号: | G01N33/564;G01N33/543;G01N33/533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林青中;万志香 |
地址: | 51022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身免疫 疾病诊断 用液相 蛋白 芯片 试剂盒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用液相蛋白芯片、试剂盒及制作方法。该液相蛋白芯片包括磁性微珠以及固定在所述磁性微珠表面的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抗原的重组融合蛋白,所述重组融合蛋白包括自身免疫疾病抗原以及连接在所述自身免疫疾病抗原的N端的标签蛋白。通过将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抗原的重组融合蛋白连接在磁性微珠的表面,每个磁性微珠表面偶联的抗原可达100个。不同的抗原可通过不同荧光的磁性微珠加以区别。与传统的固相芯片检测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液相蛋白芯片及试剂盒的制作方法具有制作技术稳定可靠的优点,可实现高通量的检测,检测灵敏度高,所需要血清样品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用液相蛋白芯片、试剂盒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目前自身免疫疾病分子诊断试剂盒普遍采用的是免疫荧光法,如间接免疫荧光、ELISA等,这些方法是将抗原固定在固相支持物表面,也称为固相芯片技术。固相芯片技术制作工艺复杂、芯片稳定性差、检测通量低、重复性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通量、速度快且所需样品量少的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用液相蛋白芯片、试剂盒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用液相蛋白芯片,包括磁性微珠以及固定在所述磁性微珠表面的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抗原的重组融合蛋白,所述重组融合蛋白包括自身免疫疾病抗原以及连接在所述自身免疫疾病抗原的N端的标签蛋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性微珠的表面连接有生物素化的牛血清白蛋白,所述自身免疫疾病抗原的C端连接有链霉亲和素,所述磁性微珠与所述重组融合蛋白通过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素化的牛血清白蛋白是通过氨基偶联试剂连接在羧基化的所述磁性微珠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签蛋白是Myc和Histag。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yc位于所述Histag的N端,所述Histag的C端与所述自身免疫疾病抗原的N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身免疫疾病抗原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原、干燥综合征抗原、系统性硬化症抗原、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抗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抗原、多发性肌炎抗原、皮肌炎抗原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抗原。
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用试剂盒,含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用液相蛋白芯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用试剂盒还含有标准品、质控参比品以及荧光标记二抗中的至少一种试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准品及所述质控参比品均为Anti-Myc嵌合抗体试剂;所述荧光标记二抗为抗人IgG-Fc-PE抗体。
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用液相蛋白芯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避光震荡条件下,在羧基化的磁性微珠表面通过氨基偶联试剂连接上生物素化的牛血清白蛋白,得到磁性微珠-BSA-Biotin;
在避光震荡条件下,将所述磁性微珠-BSA-Biotin与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抗原的重组融合蛋白混合,所述重组融合蛋白包括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抗原以及与所述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抗原连接的链霉亲和素,混合后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连接,即得包被有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抗原的液相蛋白芯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用液相蛋白芯片的制作方法还包括所述重组融合蛋白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丹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丹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63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