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01359.2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2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亮;李胜;裴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洁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煤化工 废水 排放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实现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的方法,该系统包括浓缩系统以及分盐系统,所述分盐系统包括一价盐蒸发装置与二价盐蒸发装置,将煤化工废水通过浓缩系统以及分盐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将水体中的有害污染物分离、再回收利用,实现工业零排放的过程。其能够完全分离并回收有用物质,极大地减轻环境压力,形成新的工业原料,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本发明还公开了实现煤化工废水出盐零排放的方法,包括步骤废水预处理、原液的浓缩即原液中盐的蒸发。其反复循环处理过程,能够实现完全回收可回收物的同时,保障固体排放无在回收利用以及溶液排放的唯一性,避免达标的排放物重复叠加后再次反应产生新的污染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的煤化工废水的回收处理无污染排放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实现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已经是当今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污染以及工业排污污染,尤其在于工业排污,工业生产中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物、金属类、以及工业盐类,其直接排放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现如今的工业污水处理大部分为添加化学制剂,析出金属沉积分离后将水体排放,固体直接回收为水泥原料,此种方法在排放之初的检测能够符合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但在排放后,由于溶液中存在大量盐类物质,当工业盐类累计过多时即会对环境带来压力,呈负增长化,而直接用于作为水泥原料的固体残渣,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在煅烧过程中与其他物质反应,直接影响水泥质量,并且在此种方法中,金属与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而其将两类物质直接排放,也导致资源的浪费,且再回收的难度大。
发明内容
结合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的方法及其实现方法,有效解决,煤化工废水处理排放后二次污染以及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难度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实现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的方法,该系统采用用于浓缩煤化工废水的浓缩系统以及用于分离盐成分的分盐系统,所述分盐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一价盐蒸发装置与二价盐蒸发装置;所述浓缩系统包括预处理阶段,所述预处理阶段依次连接树脂软化设备与第一反渗透设备;所述预处理阶段包括高效沉淀池,所述高效沉淀池依次连接调节池、氧化池以及超滤设备,所述超滤设备与所述树脂软化设备连接,浓缩系统的多个设备之间相互配合除去废水中的固体颗粒以及金属离子形成原液。
进一步的,所述高效沉淀池为含有絮凝剂,所述调节池为中性调节池。
进一步的,所述氧化池与超滤设备之间还设有多介质过滤设备,所述多介质过滤设备上设有液相出口和固相出口,所述液相出口连接所述超滤设备,所述固相出口与固体收集设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渗透设备的低浓度溶液出口连接回收池,所述第一反渗透设备的高浓度溶液出口依次连接抗污染反渗透设备与纳滤装置,所述纳滤设备分别连接所述二价盐蒸发装置与海淡膜、海淡膜连接高压平板膜装置,所述高压平板膜装置连接一价盐蒸发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平板膜装置还连接第二反渗透设备,所述第二反渗透设备的低浓度溶液出口连接回收池,所述第二反渗透设备的高浓度溶液出口连接抗污染反渗透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一价盐蒸发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依次连接第一进气脱气器、降膜换热器、降膜分离器、第一结晶分离器、第一稠厚器以及第一离心机,所述第一离心机的固相出口连接自装系统,所述第一离心机的液相出口连接母液罐,所述第一换热器、降膜换热器与降膜分离器均为蒸汽板式换热器,所述降膜换热器还连接第一换热器,将部分蒸汽再次回流至第一换热器重复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降膜分离器与第一结晶分离器之间还设有第一强制循环换热器,所述第一强制循环换热器蒸汽的出口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与降膜换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洁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洁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1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