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转移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99254.8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5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潇;孙敏;张万虹;宋海涛;严加松;田辉平;李家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22 | 分类号: | B01J23/22;C10G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移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硫转移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硫转移催化剂中包括尖晶石组合物和可选的附加金属组分的氧化物,其中所述尖晶石组合物中包括碱土金属、铝、稀土元素、可选的磷和可选的过渡金属;所述附加金属组分的氧化物中包括稀土元素和可选的过渡金属;所述碱土金属中至少含有镁,所述稀土元素中至少含有铈,所述过渡金属为选自Ti、V、Fe、Co、Ni、Cu、Zr、Mn、Mo和W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在所述硫转移催化剂的AlKα射线XPS扫描谱图中,铈元素在结合能为913-925eV区间中最大次数和最小次数的差值与结合能在895-913eV区间中最大次数与最小次数的差值的比值为0.9-1:1,铈元素在结合能为880-890eV区间中最大次数和最小次数的差值与结合能在895-913eV区间中最大次数与最小次数的差值的比值为为0.6-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转移催化剂,其中,所述硫转移催化剂的AlKα射线XPS扫描谱图中,铈元素在结合能为913-925eV区间中最大次数和最小次数的差值与结合能在895-913eV区间中最大次数与最小次数的差值的比值为0.95-1:1,铈元素在结合能为880-890eV区间中最大次数和最小次数的差值与结合能在895-913eV区间中最大次数与最小次数的差值的比值为为0.7-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转移催化剂,其中,所述硫转移催化剂的CuKα射线XRD图谱中,在衍射角2θ在28°-29°、33°-35°、43°-44°、48°-50°、55°-57°和62°-64°区间内出现衍射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硫转移催化剂,其中,所述硫转移催化剂的CuKα射线XRD图谱中,
衍射角2θ在28°-29°范围内出现的最强峰的衍射强度相对于衍射角2θ在33°-35°范围内出现的最强峰的衍射强度的比值大于2;
衍射角2θ在43°-44°范围内出现的最强峰的衍射强度相对于衍射角2θ在48°-50°范围内出现的最强峰的衍射强度的比值大于1;
衍射角2θ在55°-57°范围内出现的最强峰的衍射强度相对于衍射角2θ在62°-64°范围内出现的最强峰的衍射强度的比值大于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硫转移催化剂,其中,所述硫转移催化剂的CuKα射线XRD图谱中,
衍射角2θ在28°-29°范围内出现的最强峰的衍射强度相对于衍射角2θ在33°-35°范围内出现的最强峰的衍射强度的比值为2-3;
衍射角2θ在43°-44°范围内出现的最强峰的衍射强度相对于衍射角2θ在48°-50°范围内出现的最强峰的衍射强度的比值为1-1.5;
衍射角2θ在55°-57°范围内出现的最强峰的衍射强度相对于衍射角2θ在62°-64°范围内出现的最强峰的衍射强度的比值为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转移催化剂,其中,所述硫转移催化剂以其总重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其中碱土金属的含量为45-85重量%,稀土元素的含量为10-20重量%,过渡金属的含量为2-4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硫转移催化剂,其中,所述硫转移催化剂以其总重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其中碱土金属的含量为58-85重量%,稀土元素的含量为10-15重量%,过渡金属的含量为2-4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硫转移催化剂,其中,所述硫转移催化剂以其总重量为基准包括:70-100重量%的尖晶石组合物,以及0-30重量%的附加金属组分的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硫转移催化剂,其中,所述硫转移催化剂以其总重量为基准包括:80-90重量%的尖晶石组合物,以及10-20重量%的附加金属组分的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硫转移催化剂,其中,所述附加金属组分的化合物以其总重量为基准包括:以氧化物计,80-100重量%的稀土元素、0-20重量%的过渡金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925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