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95420.7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3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史冬岩;张红;查帅;王鑫鹏;何东泽;喻淑琴;关先磊;王鸿超;勾玉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B25J19/00;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水射流 机器人 | ||
1.一种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升降机构(2)、伸缩机构(3)及高压水射流破拆平台(4);
升降机构(2)包括第一升降连杆(201)、第二升降连杆(202)及升降液压缸(203),伸缩机构(3)包括伸缩架、伸缩液压缸(305)、第一伸缩连杆(313)、第二伸缩连杆(315);
第一升降连杆(201)及第二升降连杆(202)的前端安装在车体上,后端连接有第一焊接架(307),第二升降连杆(202)与升降液压缸(203)相连接;第一焊接架(307)另一侧焊接有伸缩机构(3),伸缩机构(3)中的伸缩架呈剪叉式安装,一端安装在第一焊接架(307)上,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焊接架(301),伸缩液压缸(305)通过吊耳安装在第一焊接架(307)上,另一端与第二伸缩连杆(315)相连接;第二焊接架(301)的另一侧安装有高压水射流破拆平台(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2)为左右对称式安装,其中左侧升降机构中第一升降连杆(201)及第二升降连杆(202)形状相同,上下平行放置,前端通过吊耳安装在车体(1)上,后端通过吊耳与第一焊接架(307)相连接;第二升降连杆(202)下端中部有一突出接口,升降液压缸(203)活塞杆安装在第二升降连杆(202)突出接口处,升降液压缸(203)另一端通过吊耳安装在车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机构(3)为左右对称式安装,其中左侧伸缩机构的伸缩架包括第一伸缩架(303)和第二伸缩架(304),第一伸缩架(303)与第二伸缩架(304)剪叉安装,两伸缩架重合处通过连接装置安装在一起;第一焊接架(307)与第二焊接架(301)的下端安装有导轨(302),第一伸缩架(303)与第二伸缩架(304)的下端分别通过滚轮(306)安装于第一焊接架(307)与第二焊接架(301)的导轨上,第一伸缩架(303)的顶端通过吊耳安装在第二焊接架(301)的上端,第二伸缩架的顶端通过吊耳安装在第一焊接架(307)的上端;第一伸缩架(303)与其对称的伸缩架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连杆(315),第二伸缩架(304)与其对称的伸缩架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连杆(3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轮(306)与伸缩连杆及伸缩架之间通过螺栓及垫圈联接,伸缩连杆与滚轮(306)上都开有加工键槽,槽中安装有平键(308);伸缩连杆与伸缩架之间安装有对称布置的滚动轴承(310),轴承右端依靠轴肩定位,左端依靠垫圈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滚动轴承(311)、闷盖(312)、连接轴(313)及挡片(314),连接轴(313)将第一伸缩架(303)及第二伸缩架(304)连接在一起,每一个伸缩架与连接轴(313)之间均对称布置一对滚动轴承(311),外侧通过螺栓固定,螺栓与连接轴(313)之间通过挡片(314)定位;连接轴(313)与两伸缩架连接位置的外侧安装有闷盖(312),闷盖(312)两端与伸缩架连接处通过螺栓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伸缩连杆(313)及第二伸缩连杆(315)的外侧安装有套筒(316),伸缩连杆与伸缩架连接处通过螺栓相连接,螺栓内侧安装有弹簧垫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2)与伸缩机构(3)的吊耳连接处都安装有销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542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润滑发动机
- 下一篇:发动机预润滑控制系统及预润滑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