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爬行抖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93141.7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5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曲白雪;宁甲奎;张荣辉;曹龙;张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4 | 分类号: | F16H61/04;F16H6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转速 抖动 爬行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离合器压力 抖动控制 离合器传递扭矩 控制离合器 离合器 抖动幅度 机械原因 爬行过程 软件控制 变化率 平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爬行抖动控制方法。首先识别出离合器爬行抖动,然后在离合器转速开始下降的过程中,进行离合器压力补偿来抑制离合器转速的下降,从而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在爬行过程中出现离合器转速抖动的特殊工况进行控制,避免离合器转速抖动,实现车辆的平顺运行,包括:根据离合器转速的变化率进行判断车辆是否处于爬行抖动工况;当判断车辆为爬行抖动情况下,根据离合器转速抖动的频率及幅值进行离合器压力补偿来抑制离合器转速的抖动等步骤。同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迅速地识别离合器转速在增大过程中的抖动,通过软件控制控制离合器压力,抑制抖动幅度,避免和改善了由于离合器传递扭矩特性这一机械原因引起的离合器转速抖动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爬行抖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控制相当于两个手动变速器结合在一起,通过分别控制两个独立的离合器的结合和分离,实现挡位的切换。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两个离合器都是处于分离状态,不传递动力,当车辆由停车状态进入爬行工况后,需要对相应的离合器从分离状态控制到接合的状态,而此过程中离合器压力的控制是整个爬行过程中的关键控制技术。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在爬行过程中通过离合器滑摩传递扭矩,该扭矩与离合器控制压力、离合器摩擦系数、离合器摩擦半径相关,当离合器控制压力、离合器摩擦系数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离合器摩擦片的特性引起滑摩过程中摩擦半径不断变化,即会引起离合器传递扭矩的变化,从而引起离合器转速抖动,车辆抖动的现象。
在本发明以前的现有技术中,专利文献1(CN 103527767 A)中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坡道爬行辅助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实时检测车辆所在地面坡度、换挡杆位置、刹车压力、发动机转速,并计算刹车压力变化率以及所述发动机转速与发动机目标怠速转速的差值;再根据刹车压力变化率提前对离合器油压进行控制。专利文献2(CN105083264 A)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驻车功能的车辆的爬行扭矩的控制方法,其包括用于检测车辆的制动信号的制动检测步骤;用于根据制动信号生成制动力并且减小爬行扭矩的制动步骤;用于在车辆停止之后检测车辆的起动信号的起动检测步骤以及用于根据起动信号解除制动力并且增加爬行扭矩的起动步骤。专利文献3(CN104149785 A)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的爬行控制方法。该混合动力车的发动机通过变速器为前轴提供动力,驱动电机为后轴提供动力,高压动力电池为驱动电机提供电能。该方法包括检测混合动力车是否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换档杆位于倒车档或前进档、车速低于预设车速值、以及加速踏板松开当混合动力车满足以上所有条件时,检测变速器是否位于空档若检测结果为是,则控制驱动电机驱动混合动力车,使混合动力车进入爬行模式若检测结果为否,则使变速器位于空档后,控制驱动电机驱动混合动力车,使混合动力车进入爬行模式。
对于专利文献1公开的控制方法,其主要是对坡道工况下通过刹车压力及发动机转速等信号对离合器油压进行控制;专利文献2公开的控制方法,主要是根据制动信号对爬行扭矩进行控制;专利文献3公开的控制方法,其主要是根据车辆状态判断车辆是否进入爬行控制模式,并为对爬行模式下车辆的控制进行描述。上述3篇专利文献均未提及在车辆爬行过程中,由于离合器传递扭矩的特性带来的离合器转速抖动从而引起车辆抖动的工况识别,以及出现该工况下通过控制离合器压力抑制抖动幅度,从而减轻给用户带来的车辆抖动感受。
发明内容
针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在爬行过程中引起离合器转速抖动从而引起车辆抖动的现象,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爬行抖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无法避免车辆起步过程中离合器转速抖动的工况下,能够自动识别该工况,并通过控制离合器压力解决车辆抖动的问题。
现将本发明构思及技术解决方案叙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31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