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验室汽车尾气浓度智能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8548.0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8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君;黄威;李龙晨;阮海林;郑长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9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室 汽车尾气 浓度 智能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验室汽车尾气浓度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信号输入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和输出执行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为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中央处理单元;所述信号输入单元包括汽车尾气浓度传感模块、传声器模块和尾气浓度控制模块,所述汽车尾气浓度传感模块的输出端、传声器模块的输出端和尾气浓度控制模块输出端均与DSP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执行单元包括报警器和排风装置,所述报警器的输入端和排风装置的输入端均与DSP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能够精准地、高效地、稳定地控制实验室内的尾气浓度,提高排气系统的控制性能,具有市场利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适应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汽车尾气浓度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产量与销售额也在不断增长,从而导致汽车主机厂声学实验需求量明显增加,汽车声学实验室的负荷显著增大,因此从实验人员的安全以及合理分配能耗资源的角度出发,实验室内尾气浓度水平的控制不容忽视。
然而现有技术通常是在汽车声学实验室中使用尾气抽离装置对汽车尾气进行抽离并且该尾气排放系统的档位手动可调,但是由于尾气排放系统控制室与实验室并不同处一室,从而需要实验人员进行来回操作,并且该尾气排放系统多数为开环控制,存在控制效果不精准和能耗浪费等问题,因此,本领域亟待智能自适应控制系统来改善现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实验室汽车尾气浓度智能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控制精准、高效、稳定,能够提高排气系统的控制性能。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汽车尾气浓度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信号输入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和输出执行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为DSP中央处理单元;所述信号输入单元包括汽车尾气浓度传感模块、传声器模块和尾气浓度控制模块,所述汽车尾气浓度传感模块、传声器模块和尾气浓度控制模块均与DSP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执行单元包括报警器和排风装置,所述报警器和排风装置均与DSP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DSP中央处理单元包括:
尾气浓度识别程序模块,其输入端连接汽车尾气浓度传感模块的输出端,尾气浓度识别程序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最小均方滤波器,所述尾气浓度识别程序模块用于对输入的汽车尾气浓度数字信号进行判断,并输出所述判断信号给最小均方滤波器;
发动机特征声音识别程序模块,其输入端通过模数转换模块连接传声器模块的输出端,发动机特征声音识别程序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最小均方滤波器,所述发动机特征声音识别程序模块用于对输入的实验室环境声音的数字信号进行判断,并输出所述判断信号给最小均方滤波器;
尾气浓度控制级别识别程序模块,其输入端连接尾气浓度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尾气浓度控制级别识别程序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最小均方滤波器,所述尾气浓度控制级别识别程序模块用于判断输入的尾气浓度控制级别数字信号并将判断的结果输出给最小均方滤波器;
最小均方滤波器;其输出端分别连接排风装置的输入端和数模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报警器,所述最小均方滤波器依据尾气浓度识别程序模块、发动机特征声音识别程序模块和尾气浓度控制级别识别程序模块输出的判断信号控制排风装置和报警器进行相应的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最小均方滤波器中预先设定与尾气浓度控制级别识别程序模块输出的判断信号相对应的理想实验室内尾气浓度参数,尾气浓度识别程序模块输出的信号为所述最小均方滤波器的误差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特征声音识别程序模块包括IIR滤波器,发动机特征声音识别程序模块能够识别传声器模块采集的35~200Hz的声音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85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监管系统及其监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RFID的无源通信开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