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琼胶生产碱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7394.3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0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蔡鹰;李思东;黄家康;杨磊;吴湛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12 | 分类号: | C08B3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伟斌;刘瑶云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处理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琼胶生产碱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琼胶生产碱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中包括支架,支架顶端设有进水口,支架与加压水槽连接,加压水槽置于支架下,支架设于两组导轨之间,支架与导轨滑动连接,导轨一端设有步进电机,加压水槽下方设有碱处理槽,步进电机通过丝杆带动支架,支架带动加压水槽沿着导轨相对碱处理槽进行上下运动。利用该装置对江蓠进行重复的碱液回收和去碱清洗,达到减少江蓠提取琼胶加工过程中的耗水量,提高碱液回收量,减少污水处理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琼胶生产碱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琼胶生产碱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碱处理是从江蓠中提取琼胶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产率,因碱处理后的江蓠包裹淤积和吸附了大量的氢氧化钠,必须清洗干净氢氧化钠才能进行后续的生产工序,碱处理一般包括回收碱液和碱清洗两个工序,而去碱清洗工序需要耗用大量的水才能达到生产要求。在我国资源性、水质性缺水依然严峻的形势下,通过改造生产方法减少江蓠提取琼胶加工过程中的耗水量,提高碱液回收量,减少了污水处理量,无论是对提升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还是对环境保护都有着现实的作用和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存在的至少一种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琼胶生产碱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减少江蓠提取琼胶加工过程中的耗水量,提高碱液回收量,减少污水处理量,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琼胶生产碱处理装置,其中包括支架,支架顶端设有进水口,支架与加压水槽连接,加压水槽置于支架下,支架设于两组导轨之间,支架与导轨滑动连接,导轨一端设有步进电机,加压水槽下方设有碱处理槽,步进电机通过丝杆带动支架,支架带动加压水槽沿着导轨相对碱处理槽进行上下运动。
步进电机通过丝杆带动加压水槽相对碱处理槽进行上下运动,实现对江蓠的碱液回收和去碱清洗,其中支架顶端的进水口能够对加压水槽进行注水,导轨便于加压水槽进行上下运动,快速高效,节省人力。利用该装置对江蓠进行重复的碱液回收和去碱清洗,达到减少江蓠提取琼胶加工过程中的耗水量,提高碱液回收量,减少污水处理量的目的。
进一步,支架设于承托部,加压水槽设有凹槽,支架通过承托部嵌入凹槽与加压水槽连接。利用加压水槽的凹槽与支架的承托部相嵌合的方式,使加压水槽在沿着导轨进行上下运动时更加稳固,不会发生抖动。
进一步,加压水槽的底部设为第一双层间隔底部,第一双层间隔底部的外层底板均匀设有若干个泄水孔,里层底板设有水阀开关,水阀开关与连杆连接。里层底板的水阀开关通过连杆对加压水槽的水进行排出控制,外层底板设有若干个泄水孔便于加压水槽的水快速流向碱处理槽,对江蓠进行浸泡。
进一步,碱处理槽的底部设为第二双层间隔底部,第二双层间隔底部的外层底板设有排水口,里层底板均匀设有若干个泄水孔。里层底板均匀设有若干个泄水孔,将碱液快速流向外层底板的排水口,通过排水口将碱液排向碱液池。
进一步,排水口与四通阀连接,四通阀一端与排水口连接,另外三端分别与碱液回收管、浸泡水回收管、废水排放管连接。四通阀分别与碱处理槽、碱液回收管、浸泡水回收管、废水排放管连接,在碱处理槽的液体可以通过排水口流向四通阀,四通阀控制液体流向不同的管道。达到碱液回收、废水排放、回收浸泡水的功能。
进一步,加压水槽、碱处理槽均设为圆柱型,碱处理槽的半径比加压水槽的半径大。在对江蓠进行压榨时,加压水槽要降落到碱处理槽的底部与江蓠紧密接触,碱处理槽的半径比加压水槽的半径大,便于加压水槽压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琼胶生产碱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碱液回收工序、去碱后清洗回收工序;
所述碱液回收工序包括以下步骤:加压水槽压榨回收碱液,碱处理槽搅拌回收碱液,完成1次碱液回收,重复所述碱液回收3次,即完成所述碱液回收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73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