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TR11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5756.5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4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田伟;程显好;张长芹;张敬丽;邹广众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G18/10;A01G22/6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朱家富 |
地址: | 26402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山 杜鹃 菌根 tr11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 sp.)TR11及其应用。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TR11,2017年7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360。本发明还涉及该菌株的培养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述的高山杜鹃菌根菌TR11可以与包括大白杜鹃在内的多种高山杜鹃共生,促进其生长,较现有已知共生类菌根菌只能促进单一品种杜鹃生长,具有明显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TR11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山杜鹃花色繁多,树姿优美,作为成员之一的大白杜鹃(Rhododendrondecorum)也具有很高的观赏和食用价值。杜鹃花为须根系,在栽培过程中极易因根系差而影响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影响营养生长和株型,导致品质下降。但是杜鹃花在生长过程中会与真菌形成一种互惠共生体,即菌根。菌根可以促进杜鹃花对水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增强植物生存竞争力和耐性,使植物在恶劣条件下仍能存活。为提高杜鹃花引种驯化的成功率,将高山杜鹃苗木菌根化为有效途径之一。
中国专利文献CN105075632A公开了一种大白花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无菌苗菌根化方法,特别是一种将大白花杜鹃和真菌共培养形成菌根苗的方法。属于植物和真菌共生形成菌根的生物技术领域。选取大白花杜鹃的种子培育无菌苗,接入杜鹃类菌根菌剂建立一个共培养体系,达到形成菌根苗的目的。使用该方法可在1个月内分别得到无菌苗和真菌菌剂,无菌苗接种真菌后10~30天即可形成菌根,得到菌根苗,为杜鹃花菌根苗的培育、幼苗复壮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虽然上述文献中采用的共生菌根菌具有一定促进大白花杜鹃生长的特点,但仍然无法满足快速培育多品种杜鹃花的相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TR11及其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菌根真菌优势种及高山杜鹃菌根苗的合成方法,使杜鹃形成发达的根系,提高植株成活率,保证在栽培过程中植株能够正常生长,为提高杜鹃品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 sp.)TR11,2017年7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360。
该菌菌落特征为:正面浅褐色,背面深褐色,菌丝绒毛状,生长速度4mm/d,分类为子囊菌。
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 sp.)TR11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 sp.)TR11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在21~25℃条件下活化44~52h,制得活化菌株;
所述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组分如下:
200g/L去皮马铃薯、20g/L葡萄糖、7~10g/L琼脂、3g/L磷酸二氢钾、1.5g/L硫酸镁、10mg/L维生素B1,pH自然;
(2)将步骤(1)制得的活化菌株接种于液体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在21~25℃条件下扩大培养13~17d,制得菌根菌;
所述液体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组分如下:
200g/L去皮马铃薯、20g/L葡萄糖、3g/L磷酸二氢钾、1.5g/L硫酸镁、10mg/L维生素B1,pH自然。
上述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 sp.)TR11在培育高山杜鹃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东大学,未经鲁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57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簧圈及其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具有组合式联结翼结构的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