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785476.4 | 申请日: | 2017-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3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胡玉兰;马巧霞;应巧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阳市新越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 地址: | 322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3-7重量份沥青在温度为160-180℃下加热至完全熔融,加入沥青重量2-7%的SBS、沥青重量0.1-0.5%的硫磺、沥青重量0.1-0.5%的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在高速剪切机中保持温度为160-180℃,剪切20-40分钟,剪切转数为3000-5000转/分,得到SBS改性沥青;
(2)将95-105重量份玄武岩集料、1-3重量份矿粉、0.5-1.5重量份高岭土、0.4-0.9重量份改性偶联剂在温度为160-180℃下以转速为200-500转/分搅拌5-15分钟,然后加入SBS改性沥青继续以转速为200-500转/分搅拌5-15分钟即得;
所述表面活性剂由60-70wt%烷基化的木质素磺酸钠和30-40wt%二异丙基萘磺酸钠组成;
所述改性偶联剂为改性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所述改性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制备方法为:将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羟基苯甲醚、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按质量比为(98-102):(0.03-0.17):(0.003-0.004)混合,在温度为50-60℃下以转速为200-500转/分搅拌20-40分钟;然后加入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重量35-45%的3-羟丙基丙烯酸酯,在温度为70-80℃下以转速为200-500转/分搅拌1-3小时即得。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集料的粒径为2-8mm。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为石灰岩粉末,粒径为0.02-0.07mm。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岭土的粒度为1500-2500目。
5.一种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5重量份沥青在温度为165℃下加热至完全熔融,加入沥青重量4%的SBS、沥青重量0.2%的硫磺、沥青重量0.195%的烷基化的木质素磺酸钠、沥青重量0.105%的二异丙基萘磺酸钠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在高速剪切机中保持温度为165℃,剪切30分钟,剪切转数为4000转/分,得到SBS改性沥青;
(2)将100重量份玄武岩集料、1.5重量份矿粉、1重量份高岭土、0.75重量份改性偶联剂在温度为165℃下以转速为300转/分搅拌10分钟,然后加入SBS改性沥青继续以转速为300转/分搅拌10分钟即得沥青混凝土;
所述改性偶联剂为改性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所述改性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制备方法为:将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羟基苯甲醚、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按质量比为100:0.1:0.0035混合,在温度为55℃下以转速为300转/分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重量40%的3-羟丙基丙烯酸酯,在温度为75℃下以转速为300转/分搅拌2小时即得改性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6.一种沥青混凝土,采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制备工艺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阳市新越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东阳市新越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547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廉价STP芯材的制备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