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食用价值的蘑菇属真菌新种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778065.2 | 申请日: | 2017-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6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赵瑞琳;张明晢;李国杰;王慧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H15/00;A01G18/00;A23L31/00;A23L33/00;A61K36/07;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食用 价值 蘑菇 真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食用价值的蘑菇属真菌新种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蘑菇属真菌新种为中国四孢蘑菇(Agaricus sinotetrasporus)ZRL20161020,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353。中国四孢蘑菇(Agaricus sinotetrasporus)ZRL20161020在制备食品、药品和保健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蘑菇的研究与开发,及保护我国野生种质资源和食用菌遗传育种都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食用价值的蘑菇属真菌新种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蘑菇属(Agaricus L.)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蘑菇目(Agaricales)、伞菌科(Agaricaceae)的模式属。该属子实体肉质,菌盖比较厚,表面光滑或有鳞片,菌柄生于菌盖下正中央,易于分离;有膜质菌环,单层或双层;菌肉厚,有的伤处变淡黄或红色;菌褶离生,初期近无色,或粉红渐变褐色或黑褐色;孢子印粉红、红棕、棕至黑色;孢子光滑、褐色、卵圆或椭圆形;菌丝通常无锁状联合;以四孢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为模式种。蘑菇属包含有世界范围著名的栽培种,如双孢蘑菇(A.bisporus)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产量最大的食用菌,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A.subrufescens)是继双孢蘑菇后世界范围的栽培种,此外双环蘑菇又名大肥菇(A.bitorquis)和野蘑菇(A.arvensis)等也已商业化栽培。仅双孢蘑菇的产量接近于世界人工栽培食用菌总产量的一半,在世界食用菌产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蘑菇属真菌新种。
本发明所提供的蘑菇属真菌新种为中国四孢蘑菇(Agaricus sinotetrasporus)ZRL20161020,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4353。
所述中国四孢蘑菇(Agaricus sinotetrasporus)ZRL20161020CGMCC No.14353在制备食品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中国四孢蘑菇(Agaricus sinotetrasporus)ZRL20161020CGMCC No.14353在制备药品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中国四孢蘑菇(Agaricus sinotetrasporus)ZRL20161020CGMCC No.14353在制备保健品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还保护培养所述中国四孢蘑菇(Agaricus sinotetrasporus)ZRL20161020CGMCC No.14353的方法,可包括将所述中国四孢蘑菇(Agaricussinotetrasporus)ZRL20161020CGMCC No.14353在用于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中培养的步骤。
上述方法中,所述“用于培养蘑菇的培养基”可为PDA加富培养基。
所述PDA加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可如下:取去皮的马铃薯200g(已切成小块)和130g小麦粒,加入1L蒸馏水煮沸30min,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葡萄糖20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0.5g和琼脂20g,用蒸馏水定容至1L,pH值自然,115℃高压灭菌20min。
本发明的发明人提供的中国四孢蘑菇(Agaricus sinotetrasporus)ZRL20161020CGMCC No.14353是一个具有食用价值的新物种,在制备食品、药品和保健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蘑菇的研究与开发,及保护我国野生种质资源和食用菌遗传育种都有着重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80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