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热系统和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2612.8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2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王世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5 | 分类号: | 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64;H01M10/6565;H01M10/6568;H01M10/66;B60L58/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电动汽车 | ||
1.一种储热系统,用于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用于连接所述电动汽车内的发热部件,并将所述发热部件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热交换器内的介质,使所述热交换器内的介质成为热介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一介质出口和第一介质入口;
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介质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一介质入口;
储热装置,所述储热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中,所述储热装置包括第二介质入口和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介质出口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接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介质入口,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介质出口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连接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介质入口;
所述储热装置连接有供热部,所述储热装置用于通过所述供热部连接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
所述第一管路用于使所述热交换器内的热介质通过所述第一管路送至所述储热装置内进行储存,所述供热部用于将所述储热装置内储存的热介质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使所述储热装置内储存的热介质成为冷介质,所述第二管路用于使所述储热装置内的冷介质通过所述第二管路送至所述热交换器;
储热装置包括保温壳体,用于保证储热装置内储存的热量不会散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内的介质为气态冷媒,所述第一管路中设置有压缩机;
当所述热交换器内的介质吸收所述发热部件的热量成为热介质时,所述热介质通过所述压缩机压缩并送至所述储热装置内储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路中设置有节流装置,当所述储热装置内储存的介质为冷介质时,所述冷介质通过所述节流装置泄压并送至所述热交换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装置为膨胀阀,所述第二管路中还设置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连接于所述膨胀阀与所述储热装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储液罐分别为所述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膨胀阀和储液罐,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并联,所述冷凝器的入口处设置有截止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动力电池,其中,所述动力电池为所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
所述供热部为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包括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储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入口和第一换热出口,所述第三管路连接于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换热入口之间,所述第四管路连接于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换热出口之间,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中有冷却液,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换热入口处连接有第一水泵;
当所述动力电池需要加热时,启动所述第一水泵,以使所述储热装置内的热介质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液传递至所述动力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电池通过第三循环管路连接于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三循环管路包括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二换热入口和第二换热出口,所述第五管路连接于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换热入口之间,所述第六管路连接于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换热出口之间,所述第三循环管路中有冷却液,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换热入口处连接有第二水泵;
当所述动力电池需要冷却时,所述动力电池成为所述电动汽车内的发热部件之一,启动所述第二水泵,以使所述动力电池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三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液传递至所述热交换器内的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261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