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事故监控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9209.X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7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夏旭敏;庄贤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2 | 分类号: | B60R21/0132;G01C21/12;G08B21/02;G08B2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钟子敏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中山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事故 监控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事故监控方法及装置。通过检测到车辆处于运动状态时,记录车辆中运动传感器在不同时刻下所感测到的车辆运动/姿态信息,并获得运动/姿态信息的单位时间改变值;判断单位时间改变值与车辆异常的标准参数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判定车辆处于异常状态,向外发送车辆处于异常状态的消息,以尽快寻求救援,使得用户在行车过程中,当遭遇重大事故时,能够及时获得救援,进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事故监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逐渐普及到各个家庭,而随之而来的汽车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汽车碰撞或者翻车等重大的安全事故,极易对车内乘员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救援不及时甚至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但不可能完全消除事故。
长期以来,本领域沿用的传统的事故呼救和报警系统由于采用人工操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些系统往往只提供单一的现场或者远程报警,或者报警信息不详,无法让相关事故处理部门迅速找到事发地点处理事故,抢救伤员或者患者,不能与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全面的信息交流。比如说,应用现有系统,一个车祸伤员必须亲自拨打120,而且要精确描述出事地点,等待救援,但在现场实际情况中,该伤员很可能因为昏迷或者受伤过重无法行动而不能亲自打电话。如果当事人无法拨打电话且周围也没有人替他拨打的话,那他在很长时间里就不会得到外接救援,从而导致客观上的治疗延误情况发生。
随着汽车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汽车主动安全性方面己经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然而,汽车事故仍然不可避免,事故导致的人口死亡率也在不断的上升,因此,事故后的被动安全性同样重要。当汽车出现撞车、翻车等重大事故后,如果能够及时求救并迅速得到救援,将有效减少人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事故监控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遭遇重大事故时不能得到及时救援而导致的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事故监控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到车辆处于运动状态时,记录所述车辆中运动传感器在不同时刻下所感测到的车辆运动/姿态信息,并获得所述运动/姿态信息的单位时间改变值;判断所述单位时间改变值与车辆异常的标准参数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判定所述车辆处于异常状态,向外发送车辆处于异常状态的消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事故监控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到车辆处于运动状态时,记录所述车辆中运动传感器在不同时刻下所感测到的车辆运动/姿态信息,并获得所述运动/姿态信息的单位时间改变值;判断所述单位时间改变值与车辆异常的标准参数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判定所述车辆处于异常状态,向外发送车辆处于异常状态的消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三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该装置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被执行以实现上述事故监控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通过检测车辆运行的状态,判断车辆是否异常,如确定车辆异常,则向外发送车辆处于异常状态的消息,以尽快寻求救援,使得用户在行车过程中,当遭遇重大事故时,能够及时获得救援,进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事故监控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步骤S103中向外发送车辆处于异常状态的消息之前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步骤S102中判断所述单位时间改变值与车辆异常的标准参数是否匹配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事故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92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