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辆远近光灯的智能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9673.0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9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达权;黄运保;李海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Q1/14 | 分类号: | B60Q1/1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史亮亮 |
地址: | 51000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远近光 目标领域 关键节点 智能控制 车联网 圆心 车载地图 实时采集 外界光照 无线信号 系统负荷 运行稳定 综合控制 远近灯 绘制 行车 智能 | ||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辆远近光灯的智能控制方法,包括:(1)在车载地图上找到关键节点的具体位置,以关键节点为圆心,以行车要求距离为半径,绘制目标领域;(2)当本车接触到目标领域的边界时,作出车辆远近光灯的对应控制操作;(3)当目标领域内出现其他车辆时,作出车辆远近光灯的对应控制操作;(4)实时采集本车的外界光照强度、温度和相对湿度或无线信号并与对应阈值进行比较,作出车辆远近光灯的对应控制操作;本发明实现有效准确地对远近灯的智能综合控制,系统负荷小,运行稳定,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辆远近光灯的智能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车联网技术则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车联网车载系统把车辆作为控制对象,同时将车辆当作信息节点,通过系统中每辆汽车对行驶环境信息进行感知采集,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对车辆进行大规模智能化统一管理,为用户提供了实时准确的信息査询、路线导航、故巧诊断和休闲娱乐等服务,有效改善人们的出行方式,增强道路交通的运输能力、预防或缓解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道路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消耗,提升交管部口的管控能力,从而有利于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诸状况,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但目前车联网技术并未能对于车辆的远近光灯进行有效智能控制,仍无法完全避免对远近光灯的不合理使用而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问题,尤其是滥用远光灯的现象相当严重。远近光灯是汽车上重要照明设备之一,但若不合理使用远近光灯,会直接影响行车安全。
由于远光灯的光线平行射出,光线集中且亮度较大,照明度大;若在夜晚会车时,使用远光灯会使对向驾驶员视觉上产生瞬间致盲,短时间内驾驶员如同闭眼开车,对周围的行人以及前后的来车观察能力基本为零。并且车辆在开启远光灯的情况下,若行人在离车前15米左右处时,行人的身影将完全被灯光吞没,驾驶员无法看见行人。另外,后方近距离的车辆若开启远光灯时,则前车的内外3个后视镜中将出现大面积光晕,缩小了后车前方路况的可视范围,而大大影响行车安全。并且在遇到有雾、雨、雪、沙尘等低能见度的路面环境,以及进入隧道、无路灯时的外界光照强度过低的行驶环境时,因不合理使用近光灯和远光灯而导致行车事故的情况;因此若不能合理地对远近光灯的使用,会严重降低夜间的行车安全,大大增加危险事故的发生几率。因此,对于提出一种能够准确有效控制车辆远近光灯的方法,对车辆的安全行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辆远近光灯的智能控制方法,实现在多变的行车环境中有效准确地对远近灯的智能综合控制,系统负荷小,运行稳定,对远/近光灯和示宽灯间的切换及开启关闭的判断及操作更加及时,安全性更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辆远近光灯的智能控制方法,包括车联网车载终端、车载定位系统、功能传感器和车辆;所述车联网车载终端,用于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中心通讯,获取道路状况、车流密度的交通信息,包括本车附近的同向/对向车辆在车载地图上的分布位置;所述车载定位系统,用于获取本车在车载地图上的具体位置信息,并在车载地图上找到相对本车位置前方最近的关键节点;
所述功能传感器包括光照度变送器、温湿度变送器和无线信号探测器;所述光照度变送器,用于实时采集本车外界的光照强度;所述温湿度变送器,用于采实时采集本车外界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所述无线信号探测器,用于探测无线信号;
包括如下内容:
(1)在车载地图上找到关键节点的具体位置,所述关键节点包括隧道的入口、路口或本车的实时具体位置中的任意一种,以该关键节点为圆心,并以合适距离为半径,绘制目标领域;
(2)当本车接触到所述目标领域的边界时,作出车辆远近光灯的对应控制操作;
(3)当所述目标领域内出现其他车辆时,作出车辆远近光灯的对应控制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96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缆包裹胶带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餐厅自动烹饪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