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饰件自动化仓储及喷涂的中转室工作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9559.8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3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林义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冠林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2;B07C5/36;B05B16/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瑞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9 | 代理人: | 王红涛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自动化 仓储 喷涂 中转 工作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汽车饰件自动化仓储及喷涂的中转室工作控制方法,其包括:物料通过与主输送带连接的第一中转输送带被送入中转室;物料通过第一节转点进行分料,需喷漆物料通过第一节转点被送入第一喷漆室进行喷漆,无需喷漆物料通过第一中转输送带继续向前输送;完成喷漆的物料通过第二中转输送带被送回到第一中转输送带;物料通过第二节转点进行分料,中央处理部控制第二节转点对物料进行检测处理,需下件物料通过第二节转点一侧的第一机械手进行下件,无需下件物料继续通过第一中转输送带向主输送带的方向进行输送。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使得进出料和喷涂的衔接更为快速和顺畅,从而有效地提高整体控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饰件自动化仓储及喷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饰件自动化仓储及喷涂的中转室工作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生产中,汽车内部装饰会用到大量的汽车装饰件,例如汽车的中控台区域、挡把区域、门板区域等,都会用到各种各样类型的汽车装饰件。这其中,汽车装饰件的生产主要包括了注塑成型和喷涂两块。
目前的喷涂以及仓储这一块,都还是通过人工从注塑成型区域搬运过来,然后运入喷房后一一进行喷涂作业。这其中,随着生产量逐步向着大规模发展,对于不同产品的存储以及作业需要的转变等方面,都容易出现生产失误、作业速度缓慢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目前工厂生产逐步朝着自动化、无人化的自动生产方式的转变,目前的汽车装饰件的生产中的仓储以及喷涂已经无法适应这一转变需要,亟待进行自动化的技术革新。正是因此,一种可以实现上述需要的汽车饰件自动化仓储及喷涂一体式设备已经成为一种需要亟待研发的课题。
这其中,对于这种新的汽车饰件自动化仓储及喷涂一体式设备的喷涂过程中,自动化的控制主要体现了进出料和喷涂衔接这一块,目前都是半自动化的形式,人工将物料放在喷涂区域中,完成喷涂后再取出,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上都存在一定的短板。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的汽车饰件自动化仓储及喷涂的中转室工作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汽车饰件自动化仓储及喷涂的中转室工作控制方法,其包括:
1)外部仓储区域内的主输送带将物料进行转运,物料随后通过与主输送带连接的第一中转输送带被送入中转室;
2)物料到达第一中转输送带上所设置的第一节转点后,通过第一节转点进行分料,中央处理部控制第一节转点对物料进行检测处理,物料被分出需喷漆物料和无需喷漆物料,需喷漆物料通过第一节转点被送入第一喷漆室进行喷漆,无需喷漆物料通过第一中转输送带继续向前输送;
3)在第一喷漆室完成喷漆的物料通过U形的第二中转输送带被送回到第一中转输送带,然后物料通过第一中转输送带继续向前输送;
4)物料到达第一中转输送带上所设置的第二节转点后,通过第二节转点进行分料,中央处理部控制第二节转点对物料进行检测处理,物料被分出需下件物料和无需下件物料,需下件物料通过第二节转点一侧的第一机械手进行下件,无需下件物料继续通过第一中转输送带向主输送带的方向进行输送。
进一步地,包括:
1-1)物料还通过与主输送带连接的第三中转输送带被送入中转室,第三中转输送带平行于第一中转输送带设置;
2-1)物料到达第三中转输送带上所设置的第三节转点后,通过第三节转点进行分料,中央处理部控制第三节转点对物料进行检测处理,物料被分出需喷漆物料和无需喷漆物料,需喷漆物料通过第三节转点被送入第二喷漆室进行喷漆,无需喷漆物料通过第三中转输送带继续向前输送;
3-1)在第二喷漆室完成喷漆的物料通过U形的第四中转输送带被送回到第三中转输送带,然后物料通过第三中转输送带继续向前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冠林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冠林汽车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95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