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加工涡轮盘榫槽的多工位直齿拉刀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7567.0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9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唐进元;陈雪林;关健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湖南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D43/00 | 分类号: | B23D43/00;B23D3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邓宇 |
地址: | 41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加工 涡轮 盘榫槽 多工位直齿拉刀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涡轮盘榫槽的多工位直齿拉刀及其加工方法,多工位直齿拉刀包括拉刀本体,拉刀本体上设有一个以上拉削加工单元,每个拉削加工单元用于对应加工榫槽的一个槽段,各拉削加工单元包括两排用于分别加工对应槽段的两个侧槽体的齿排,齿排包括若干沿拉刀本体轴向等齿距布置的拉削直齿,同一拉削加工单元中两排齿排的齿距相等,且两排齿排的拉削直齿的切削刃在拉刀本体轴向上错位半个齿距。方法是采用上述多工位直齿拉刀加工榫槽,且榫槽厚度为每一个拉削加工单元中两排齿排的齿距的整数倍。本发明具有可避免跳跃交变切削力、降低隔振系数、使用寿命长、加工质量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轮盘制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工涡轮盘榫槽的多工位直齿拉刀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涡轮盘榫槽的拉削加工中,都是采用拉刀分别对榫槽各段槽体的两个侧槽体进行拉削加工,由于直齿刀齿拉刀跳跃交变切削力不可避免的出现,会导致刀具及机床寿命缩短,榫槽表面质量降低,尺寸误差增大等一系列问题。然而,目前还没有解决上述问题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避免跳跃交变切削力、降低隔振系数、使用寿命长、加工质量好的用于加工涡轮盘榫槽的多工位直齿拉刀及加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加工涡轮盘榫槽的多工位直齿拉刀,包括拉刀本体,所述拉刀本体上设有一个以上拉削加工单元,每个拉削加工单元用于对应加工榫槽的一个槽段,各拉削加工单元包括两排用于分别加工对应槽段的两个侧槽体的齿排,所述齿排包括若干沿拉刀本体轴向等齿距布置的拉削直齿,同一拉削加工单元中两排齿排的齿距相等,且两排拉削直齿的切削刃在拉刀本体轴向上错位半个齿距。
上述的多工位直齿拉刀,优选的,所有拉削加工单元的所有齿排的齿距相等。
上述的多工位直齿拉刀,优选的,每个拉削加工单元沿拉刀本体轴向分为一个以上功能段,每个功能段中两排齿排的齿升量一致。
上述的多工位直齿拉刀,优选的,每个拉削加工单元沿拉刀本体轴向依次分为第一校正段、粗加工段、第二校正段和精加工段共四个功能段,所述第一校正段内两排齿排的齿升量为0.005mm~0.015mm,所述粗加工段内两排齿排的齿升量为0.05mm~0.09mm,所述第二校正段内两排齿排的齿升量为0.005mm~0.007mm,所述精加工段内两排齿排的齿升量为0.01mm~0.04mm。
上述的多工位直齿拉刀,优选的,所有拉削直齿的前角为15°~18°;所述粗加工段和精加工段中各拉削直齿的后角为3°~5°;所述第一校正段和第二校正段中各拉削直齿的后角为1°~2°。
上述的多工位直齿拉刀,优选的,各拉削直齿包括刀片以及由拉刀本体向外延伸形成的基座,所述刀片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基座上。
上述的多工位直齿拉刀,优选的,所述刀片与基座、刀片与螺栓之间均设有隔热涂层。
上述的多工位直齿拉刀,优选的,所述螺栓穿过刀片与基座连接,且螺栓通过弹性高锰钢垫圈压紧所述刀片。
一种采用上述用于加工涡轮盘榫槽的多工位直齿拉刀加工榫槽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所述多工位直齿拉刀同时对待加工榫槽的一段以上槽段的两个侧槽体进行加工,且待加工榫槽的厚度为每一个拉削加工单元中两排齿排的齿距的整数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湖南工学院,未经中南大学;湖南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75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