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咖啡茶泡腾片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32963.4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8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徐茂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新旭堂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5/12 | 分类号: | A23F5/12;A23F3/32;A23F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地址: | 24108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咖啡茶 泡腾片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咖啡茶泡腾片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咖啡是世界上三大无醇饮料中的两种,都是产生香气和味觉效果的固体饮料。红茶和咖啡各具香气和滋味,并有各自的功能,红茶有以下功效:提神消疲、生津清热、利尿、消炎杀菌、解毒、强壮骨骼、抗氧化、延缓衰老、养胃护胃、抗癌、舒张血管。咖啡有以下功效:促进代谢机能、消除疲劳、防止放射线伤害、抗氧化及护心、强筋骨、利腰膝、开胃促食、消脂消积、利窍除湿、活血化淤、息风止痉等作用。但同时具有各自的不足,比如红茶,虽然具有诸多保健功效,但口味单一,而咖啡不仅较苦,而且饮后容易兴奋而导致失眠。合理调节两种饮品的搭配组合,制出人们喜欢的饮品是大家一直在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咖啡茶泡腾片生产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口感差、澄清度地的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咖啡茶泡腾片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调制咖啡豆
将咖啡豆原料进行机选分级,清洗,晾干,除去杂质;
(2)焙炒
调制好的咖啡豆在干热状态下焙炒;将焙炒完的咖啡豆快速冷却,采用冷空气鼓风冷却或者水冷却工艺;
(3)粉碎
所得烘焙咖啡豆超微粉碎至400~500目,得咖啡混合粉;
(4)发酵转化
将茶叶置于发酵罐发酵,经低温厌氧发酵转化,并加入质量体积百分浓度为7%比例的γ-氨基丁酸液温度为18~24℃之间,经5~6h后,得到发酵比例均匀的γ-氨基丁酸茶叶制品;
(5)提取
发酵茶叶进行粉碎,放入提取罐浸泡、加温温度控制在摄氏80~90℃之间,经1~3h后过滤、浓缩;
(6)喷雾干燥
调配好浓缩液在喷雾干燥塔进行喷雾干燥,物料溶液在热风中喷雾成细小的液滴,水分被蒸发而成为粉末状的茶粉;
(7)制粒
将咖啡豆粉与全部的酸剂混匀,然后再加入一半的填充剂,混匀,用50~70%的乙醇水溶液制粒,干燥;将茶粉与一半的碱剂混匀,然后再加入剩下的一半填充剂,混匀,用水制粒,干燥;
(8)压片
将将制粒所得的咖啡粒和茶粉粒混合,加入甜味剂、润滑剂,混匀后压片。
优选的,所述步骤(1)咖啡豆原料包括越南中粒咖啡豆80~120份、云南小粒咖啡豆60~80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2)焙炒条件为:温度为150℃以上,焙炒时间为8min~12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填充剂为甘露醇或乳糖。
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酸剂为酒石酸。
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碱剂为碳酸氢钠。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咖啡茶泡腾片生产工艺,本发明提供的咖啡豆包括越南中粒咖啡豆和云南小粒咖啡豆,混合后经烘焙、粉碎、提取、浓缩工序后具有含咖啡因高,香味浓郁且醇和,所含的有效营养成分高。提取茶粉的蒸馏水温度适合、时间适中。能使成品复水性好,无残留,能很好的保持茶的色、香、味和营养成份,饮用更加方便,口感比茶更好,同时还具有贮存、携带方便,溶解迅速,澄清度好等优点,广受上班一族的青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咖啡茶泡腾片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调制咖啡豆
将咖啡豆原料进行机选分级,清洗,晾干,除去杂质,所述咖啡豆原料包括越南中粒咖啡豆80份、云南小粒咖啡豆60份;
(2)焙炒
调制好的咖啡豆在干热状态下焙炒;将焙炒完的咖啡豆快速冷却,采用冷空气鼓风冷却或者水冷却工艺,所述焙炒条件为:温度为150℃以上,焙炒时间为8min;
(3)粉碎
所得烘焙咖啡豆超微粉碎至400目,得咖啡混合粉;
(4)发酵转化
将茶叶置于发酵罐发酵,经低温厌氧发酵转化,并加入质量体积百分浓度为7%比例的γ-氨基丁酸液温度为18℃之间,经5h后,得到发酵比例均匀的γ-氨基丁酸茶叶制品;
(5)提取
发酵茶叶进行粉碎,放入提取罐浸泡、加温温度控制在摄氏80℃之间,经1h后过滤、浓缩;
(6)喷雾干燥
调配好浓缩液在喷雾干燥塔进行喷雾干燥,物料溶液在热风中喷雾成细小的液滴,水分被蒸发而成为粉末状的茶粉;
(7)制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新旭堂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新旭堂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29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解酒护肝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调式精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