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维纳米片组装成3D花状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溶剂热制备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6496.4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8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娟;杨玉兵;牛瑶;杜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25/45 | 分类号: | C01B25/45;H01M4/58;H01M10/0525;B82Y30/00 |
代理公司: | 61215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 表面活性剂性质 溶剂 花状 制备 组装 动力锂离子电池 电解质 带孔状结构 二维纳米片 溶剂热制备 锂离子迁移 保温反应 持续搅拌 电池倍率 混合溶剂 加热搅拌 扩散路径 离心洗涤 离子迁移 实验过程 真空烘干 制备性能 反应器 磁力 反应物 后冷却 络合剂 纳米片 深绿色 水热釜 悬浊液 放电 磷源 铁源 锂源 浸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维纳米片组装成3D花状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溶剂热制备法,属于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首先加入铁源及磷源到反应器中,磁力加热搅拌至深绿色的悬浊液,再加入锂源及络合剂,持续搅拌数小时,接着把反应物转移至水热釜中,同时加入一定体积比例的具有表面活性剂性质的溶剂,保温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离心洗涤,真空烘干。本发明在制备中采用二种混合溶剂,一种为表面活性剂性质的溶剂;所得纳米片组装成的带孔状结构3D花状的磷酸铁锂,一方面利于电解质和正极材料的完全浸润,另一方面缩短锂离子迁移扩散路径,提高电池倍率放电下的离子迁移速率,实验过程简单,即可制备性能良好的正极材料LiFePO4。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维纳米片组装成3D花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溶剂热制备法。
背景技术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是因为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容量高、循环性能良好以及安全性好等优点,因此,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比如在通信器材领域,电动汽车领域,及工业用机器人设备等。目前,磷酸铁锂作为新一代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得到越广泛的研究。
常见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钴酸锂因为钴元素的稀缺价格比较高,另外其安全性能也较差;锰酸锂材料的循环性能相对较差;三元材料的稳定性保持上相对不完善。磷酸铁锂材料具有比较平稳的充放电平台;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磷酸铁锂也存在着离子扩散速率较低,电子导电率较低的问题,因而导致其倍率放电能力差,导致功率密度小。
为改善磷酸铁锂的不足,目前主要有下几种方法来改善其性能:a)通过在LiFePO4颗粒的表面包覆上一层导电碳,从而制备出LiFePO4/C复合材料以提高其材料的电子导电性;b)细化材料的颗粒尺寸,通过制备出亚微米级LiFePO4粒子或者纳米级LiFePO4粉体以减小锂离子迁移路径,从而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c)孔状的特殊形貌,从缩短离子的扩散迁移距离提高材料的电化学特性。
目前材料的研制方法有固相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对其改性措施主要集中在细化晶粒、形貌的控制、包覆及掺杂等。固相法存在高能耗的缺点,且制的物质杂质较多;液相法制备的物质具有结晶性好的优点,因此,水热法,共溶剂法也得以采用,其中应用水热法(溶剂热法)研究的成了普遍的选择。水热法常采用水热釜作为反应容器,在高温高压密闭的容器内,模拟自然界晶体生长环境,诱导晶体的成核生长。如果采用简单的方法制备出多孔材料,无疑对正极材料的性能改善起积极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维纳米片组装成3D花状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溶剂热制备法,制备孔状结构的微纳粒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二维纳米片组装成3D花状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溶剂热制备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铁源和磷源物质研磨后混合,加入到一种常规有机溶剂中,低温恒温加热,同时磁力搅拌;
2)将锂源及络合剂先后加入到步骤1)所得混合溶液中,搅拌至溶液呈深绿色,没有大的颗粒存在,接着把反应物转移至水热釜中,再加入适量辅助的表面活性剂类溶剂,恒温保温反应;
3)反应结束后,风冷却至室温,几次离心、洗涤后去除多余离子,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即得二维纳米片组装成3D花状的磷酸铁锂。
所述步骤1)中Fe:P摩尔比为1:1,Fe和P在共溶剂中的浓度0.4mol/L。
所述辅助的表面活性剂类溶剂和常规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4-1/6,优选为为1:5。
所述常规有机溶剂为乙二醇或者聚乙二醇,所述表面活性剂类溶剂为油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64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