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NA circEPSTI1及其在三阴乳腺癌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1878.8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5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明;唐海林;陈博;韦尉东;谢新华;刘鹏;叶锋;杨露;黄晓嘉;宋彩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Q1/688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颜春艳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腺癌 乳腺癌组织 相对定量 应用 特异性PCR引物 实时定量PCR 总RNA为模板 乳腺癌诊断 内参基因 预后预测 环状RNA 标本 性逆转 总RNA 抽提 扩增 提示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乳腺癌诊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RNA circEPSTI1及其在三阴乳腺癌上的应用;本发明先收集待测疑似三阴乳腺癌组织标本,抽提总RNA,以总RNA为模板将环状RNA circEPSTI1(hsa_circRNA_000479)特异性逆转录成cDNA,再用特异性PCR引物进行实时定量PCR扩增,以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获得circEPSTI1相对定量ΔCT值,当ΔCT≤5.52时提示circEPSTI1表达阳性。本发明通过相对定量的检测疑似三阴乳腺癌组织标本中circEPSTI1表达状况,用于三阴乳腺癌病人预后预测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乳腺癌诊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小分子非编码环状RNAcircEPSTI1及其在三阴乳腺癌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乳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独特的老龄化社会形态,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国家,形势不容乐观。乳腺癌至今仍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控制,乳腺癌仍然呈现较高的死亡率,主要原因是其复发和转移,乳腺癌一旦发生转移,平均存活率大概只有4-5年。三阴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阴性的乳腺癌,占整个乳腺癌群体的15%-20%。三阴乳腺癌临床特征不仅表现为侵袭性强、组织学分级较高、预后差、易发生内脏转移,且缺乏内分泌治疗及针对HER-2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相应靶点,治疗手段的选择相对于其它分子亚型乳腺癌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的环状RNA circEPSTI1。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了如何通过检测组织中RNA circEPSTI1,对三阴性乳腺癌进行诊断的具体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了由RNA circEPSTI1制得的试剂盒,该试剂盒性价比高、易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是提供了所述RNA circEPSTI1可应用于三阴乳腺癌病人预后预测。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环状RNA circEPSTI1,所述circEPSTI1为小分子非编码环状,来源于EPSTI1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其序列如SEQ No∶1所示。
RNA circEPSTI1属于内源性非编码RNA的一种,其结构为共价环状闭合的单链RNA。具有结构稳定、丰度高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等特征。其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来发挥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环状RNA利用其microRNA(miRNA)应答元件结合miRNA, 以阻断miRNA对其靶标表达的抑制作用,从而调控其他相关RNA的表达水平。本发明环状RNAcircEPSTI1与蛋白编码基因一样,具有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肿瘤新的判定预后标志物和靶向治疗不错的工具,尤其是在三阴乳腺癌内高表达,为人类战胜三阴性乳腺癌提供新的策略。
所述RNA circEPSTI1的应用,将所述circEPSTI1用诊断三阴乳腺癌,具体方法如下:
(1)组织RNA的抽提
A取组织标本于研钵中加入液氮研磨,研磨成匀浆后加入Trizol和氯仿,震荡均匀后冰上放置;
B将步骤A中所得混合液低温离心,取上层水相加入预冷的异丙醇混匀,冰箱静置后低温离心;弃上清,加入75% DEPC水稀释的乙醇混匀,低温离心;弃上清,室温干燥后得到RNA;
C先往步骤B中所得RNA中加入DEPC水溶解,再用分光光度计测RNA的浓度及质量,OD260/280比值在1.6-1.8之间并进行EB胶电泳检测RNA质量,得到所述组织RNA,-70℃保存;
(2)特异性逆转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未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18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