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花生分离蛋白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0028.6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5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石爱民;焦博;刘红芝;刘丽;胡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J3/14 | 分类号: | A23J3/14;A23L2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花生 分离 蛋白 制备 pickering 乳液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花生分离蛋白制备Pickering乳液的方法,该方法具体为:以花生分离蛋白溶液为原料制备花生蛋白分散液;将多糖溶液与所述花生分离蛋白分散液制备蛋白多糖混合分散液;向所述蛋白多糖混合分散液中加入转谷氨酰胺酶,经交联反应制得凝胶块;以凝胶块为原料制得微凝胶颗粒分散液;再将所述微凝胶颗粒分散液加入到食用油当中制备Pickering乳液。本发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等常见设备进行造粒,通过高速剪切制备Pickering乳液,制备过程不添加任何无机材料,生物安全性好、生物相容性强。制备得到的Pickering在室温下可以稳定30天以上,能够作为脂溶性、光敏性活性物质的运载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花生分离蛋白制备Pickering乳液的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乳液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例如蛋白饮料、冰激凌、蛋黄酱等都是食品消费中常见的乳液体系。乳液不仅带来的独到的感官品质,而且在营养传递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近年来传统乳化剂中小分子表面活性剂(LWSFs)的安全问题引发了消费者们的担忧,无LWSFs的食品乳液将更贴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Pickering乳液是一类以固体颗粒代替传统乳化剂稳定的乳液,相对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和天然大分子稳定的传统乳液,Pickering乳液中起到乳化作用的固体颗粒在水-油界面上的吸附过程是不可逆,颗粒不仅降低了体系的总自由能,也为液滴之间的接触提供了空间上的物理屏障,赋予了Pickering乳液更强的稳定性。
然而目前可以稳定Pickering乳液的颗粒多为SiO2、TiO2等在内的无机材料颗粒。在应用于食品领域当中时存在生物利用率低、生物可降解性差等诸多问题,开发食品级Pickering乳液迫在眉睫。
花生蛋白营养价值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比大米、小麦、玉米高3-8倍,其有效利用率达到98.94%,而大豆中赖氨酸有效利用率仅为78%。除此之外,精氨酸和谷氨酸含量高。有健脑、增强记忆力等功效。花生蛋白的不消化糖、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相当于大豆蛋白的1/7,不会产生腹胀现象,因此花生蛋白的生物学效价要比大豆高很多。除此之外花生蛋白功能性质强,乳化性、凝胶性好,应用在肉制品、谷物焙烤食品当中时可以起到改善产品质地、结构等功效。无论从营养增强还是功能品质层面,花生蛋白均是开发食品级Pickering乳液的优质原材料。
但迄今为止,并未见到理想的利用花生分离蛋白制备Pickering乳液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花生分离蛋白制备Pickering乳液的方法,其在较低颗粒浓度的前提下即可稳定Pickering乳液。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的使用花生分离蛋白制备Pickering乳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质量浓度为4%-30%的花生分离蛋白溶液,搅拌后冷藏使蛋白质充分水化,得到花生蛋白分散液;
(2)配制质量浓度为0.04%-0.2%的多糖溶液,搅拌后与所述花生分离蛋白分散液混合,混合比例为蛋白:多糖质量比为10:1-180:1,混合后搅拌,经高速剪切后得到蛋白多糖混合分散液;
(3)将步骤(1)所得花生蛋白分散液或步骤(2)所得蛋白多糖混合分散液的pH值调至6.1-8.2,放入70-95℃水浴锅中加热10-45分钟,冷却至室温后,以6-35U/g花生分离蛋白的加入量加入转谷氨酰胺酶,并于37-49℃水浴中交联反应,反应结束后于75-100℃下加热10-30分钟,得到凝胶块;
(4)向所述凝胶块中加入相当于凝胶块1-3倍质量的水,使用高速分散机在8500rpm-13500rpm下高速剪切30秒-120秒,得到微凝胶颗粒粗分散液,随后使用高压均质机在600bar-1200bar下高压均质2-5分钟,得到微凝胶颗粒分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00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