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16229.9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7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平尧麻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C3/00 | 分类号: | D21C3/00;D21C3/22;D21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1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麻笺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蒸麻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操作经验要求低、蒸麻过程麻料受热均匀,成品率高的蒸麻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下层锅体中添加足量的水,水面与箅子的距离控制在7‑10cm;并在燃烧区点火开始进行加热;2)将与抗氧化剂掺拌均匀的麻料堆入蒸锅的上层锅体中,确保不存在搭桥形成的空腔;同时麻料上沿与上层锅体顶端的距离不小于5cm;3)当空心管开始冒出均匀连续的蒸汽时,开始计时,1‑1.5小时后开启回水管的阀门,向下层锅体内缓慢加水;至蒸麻结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麻笺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蒸麻方法。
背景技术
麻笺即麻纸,又叫“平阳麻笺”、“邓庄麻笺”,色泽洁白光亮,质地均匀细密,纤维细而长,拉力强而柔,吸墨性能好,保存时期长,不受虫蛀风蚀,不变颜色,宜于书写。麻笺的制作用料考究,以优质天然麻为原料,沿袭了汉代以来的传统技艺方法加工纸张。它具有“纤维长、拉力强、色泽鲜”等优点。工艺流程合理,计有:铡货、折货、泡货、整货、剁麻、燥麻、蒸麻、碾麻、搅海、抄纸,晒纸、整纸等12道工序。更兼该地区水质适宜,水份含碱度高,所产麻同样原料同样工序,与他地产纸比,邓庄麻笺纹理细密、吸水性强、柔软性韧等特点。
蒸麻是麻笺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蒸麻的成熟程度与成品麻笺的柔韧性息息相关,偏生和过熟都会严重影响麻笺质量。由于生产所需的麻用量很大,摊薄蒸对场地和燃料要求都很高,因此通常采用堆积蒸麻的方法,即将掺好抗氧化剂的麻料堆放到一定深度的蒸锅中进行蒸制。由于麻料堆积很厚,提气效果不易控制,容易导致底下的麻料过熟,对操作人员的火候掌握熟练程度要求极高,影响麻笺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操作经验要求低、蒸麻过程麻料受热均匀,成品率高的蒸麻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下层锅体中添加足量的水,水面与箅子的距离控制在7-10cm;并在燃烧区点火开始进行加热;
2)将与抗氧化剂掺拌均匀的麻料堆入蒸锅的上层锅体中,确保不存在搭桥形成的空腔;同时麻料上沿与上层锅体顶端的距离不小于5cm;
3)当空心管开始冒出均匀连续的蒸汽时,开始计时,1-1.5小时后开启回水管的阀门,向下层锅体内缓慢加水;至蒸麻结束。
蒸麻过程所用蒸锅结构为:包括上层锅体、下层锅体、箅子、提气管和燃烧区,横截面圆柱形的上层锅体一体设置在横截面圆锥形的下层锅体上,上层锅体与下层锅体之间设置有箅子,提气管有四种型号,四种型号的提气管的长度分别为上层锅体高度的1/4、2/5、1/2和2/3,提气管均匀设置在箅子上的气孔中,提气管的总数量为箅子上气孔数量的1/3-1/2;四种型号的提气管的比例为2:1.5:1:1;
在箅子中心的气孔中插有一根空心管,空心管的顶端设置有锅盖,锅盖在空心管的支撑下与上层锅体的最近距离为2-5cm;锅盖的直径大于上层锅体的外径,锅盖下沿设置有一圈集水槽,集水槽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圆锥形的下水槽,下水槽开孔并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下端与箅子以下的锅体连通;回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为了防止底部水在沸腾过程中溅到麻料,应当控制初始水面与箅子的距离在7-10cm。另外由于锅盖不直接加盖在蒸锅上,水损失较快,回水不足以解决水的损失,因此应当及时补水。但是回水的温度高于常温,对锅内水的沸腾状态影响小,更容易保证蒸麻过程温度的稳定。有利于节约能源。
为了使补充的水温也具有较高的温度,还可以在锅盖上部直接加一层储水槽,蒸汽在锅盖内壁凝结时放热可以对储水槽中的水进行加热。同时在1-1.5小时的计时过程中,储水槽的水温和集水槽内回水的水温也基本恒定,将回水或补水对蒸锅内水沸腾状态的影响降至最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平尧麻笺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平尧麻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62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