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带有外接引线装置的电热膜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14279.3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3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袁凯;冯高亮;刘海滨;王红福;戎伟;刘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1/00 | 分类号: | H05B1/00;H05B3/02;H05B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6 | 代理人: | 肖淑芳;郝文博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接引线 电热膜 绝缘层 线路出口 线路接口 连接电源 电极 耦合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带有外接引线装置的电热膜及外接引线装置的应用方法,其中,所述外接引线装置包括:线路接口端,用于耦合电热膜的电极;线路出口端,用于连接电源;导线,所述线路接口端和线路出口端之间通过导线相连;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致涉电热膜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需要具备防水功能的柔性电热膜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器件。
背景技术
加热膜,或称电热膜,一般有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为,如图1、2、3所示:第一基底层1,第一胶粘层2,电极层3,导电发热层4,第二基底层5,其中电极层与导电发热层经过设计好的图案,导电发热层通过电极层的电极与外部连接,五层结构依次紧密结合,其中第一基底层通过第一胶粘层与电极层、导电发热层以及第二基底层粘接成一片完整的发热膜,其中为了使电极与外部电源连接,需要使电接极部分裸露出来,此处在电极上的基底层要开孔6,然后通过子母扣或过孔铆钉及直接焊接的方式连接金属导线,再通过金属导线与外部电源系统或监控模块连接;
第二种结构为:第一基底层,第一胶粘层,电极层,导电发热层,第二胶粘层,第二基底层,其中电极层与导电发热层有经过设计好的图案,导电发热层可以是石墨烯膜、ITO膜等,导电发热层通过电极层的电极与外部连接,六层结构依次紧密结合,其中第一基底层通过第一胶粘层与电极层、导电发热层粘接,第二基底层通过第二胶粘层与电极层、导电发热层的背面粘结,然后通过子母扣或过孔铆钉及直接焊接的方式连接金属导线,再通过金属导线与外部电源系统或监控模块连接;
现有的常见电热膜模组结构为加热膜、连接线、电源及监控模块,其中连接线为普通的金属电线,连接线与电源及监控模块连接方式有子母扣式、锡焊接式、过孔铆钉式;通过子母扣或过孔铆钉及直接焊接的方式将电热膜和电源及监控模块利用连接线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电热膜模组,而电热膜模组一般使用于衣服取暖、肩部/膝部/腰部/颈部等与人体接触上,采用连接线形式及压接端子连接,压接处总会形成凸起结构,同时会造成产品变形,整体外形上也不够连贯,同时连接线连接也会增加额外的工序,增加产品生产成本,同时额外的工序也会产品一定比例的不良;而采用焊接的方式,表面会有明显焊接凸起点,焊接时也会造成电热膜表面污染,整体外观效果不佳;
发明专利CN206118057U带石墨烯加热膜的家居用品描述了一种适用于家居产品的电热膜模组产品,它的电极与电源及控制系统连接就是采用金属导线,这样连接不美观而且作业不方便,产品本身并不适用于现在人越来越追求舒适美观操作简单等要求;
发明专利CN2750611柔性加热膜出线封装结构介绍了一种柔性加热膜的出线封装方式,这种出线方式有效保护柔性加热膜出线处的连接,提高了柔性加热膜出线处的绝缘性和密封性,但是出线处会有两个明显凸起焊接点,如果穿戴在人身上,凸出点会影响穿戴的舒适性。
基于上述问题,在取暖或理疗等主要为在人体上使用的电加热膜模组领域,制作一体化美观且方便使用的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而这仍急需进一步的探索。
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发明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该装置结构类似柔性电路板,代替传统端子,防水效果得到了保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上述外接引线装置的电热膜;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外接引线装置在电热膜中的应用方法,无需在电热膜上打孔、打端子,涂密封胶、连接导线等,减少了工艺流程。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电热膜外接引线装置,包括:
线路接口端,用于耦合电热膜的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42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