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车体装配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3833.4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8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田新莉;梁文忠;冯孝忠;刘东军;张明伟;王文晓;毛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02 | 分类号: | B62D6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洋;黄健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底架 双层车体 支撑 端部支撑 中间支撑 装配系统 上层地板 横梁 装配过程 上表面 下表面 可拆卸的 强度要求 贴合设置 保证 | ||
1.一种双层车体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底架支撑和上层地板支撑;
所述车体底架支撑包括横梁、端部支撑以及中间支撑,其中,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端部支撑,所述横梁的中部设置有所述中间支撑,所述端部支撑的高度大于所述中间支撑的高度,所述端部支撑的上表面与所述中间支撑的上表面用于与车体底架的下表面贴合设置;
所述上层地板支撑可拆卸的设置在车体底架上,用于对车体的上层地板提供支撑;
所述上层地板支撑包括底架连接架、中间支撑架和上部支撑架,所述底架连接架的宽度小于车体宽度;
所述底架连接架包括第一上层框架和第一下层框架,所述第一上层框架与所述第一下层框架通过第一立柱连接,所述第一上层框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下层框架的端部通过第一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一上层框架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设置有补强板,所述第一下层框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第一上层框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
所述中间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底架连接架上表面的两端,每个所述中间支撑架包括第二上层框架和第二下层框架,所述第二上层框架与所述第二下层框架通过第二立柱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二上层框架、第二下层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下层框架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上层框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
每个所述中间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一个所述上部支撑架,每个所述上部支撑架包括第四连接板、中间支架和丝杠,所述第四连接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开槽,所述中间支架包括支撑板和位于支撑板两侧的第五连接板,所述支撑板卡设于所述侧板的所述开槽处,所述丝杠通过连接弯板与所述第五连接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车体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支撑的上部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丝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车体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连接梁;
所述连接梁上设置有所述中间支撑,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端部支撑,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端部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车体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中间支架上设置有减重圆孔。
5.一种双层车体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双层车体装配系统,该双层车体装配方法包括:
将车体底架安装在所述车体底架支撑上,并使所述车体底架两端与所述车体底架支撑的端部支撑接触,所述车体底架中间与所述车体底架支撑的中间支撑接触;
将所述上层地板支撑布置于所述车体底架的下凹部;
在所述车体底架的两侧分别设置侧墙,并在两个侧墙之间设置上层地板;
调整所述上层地板支撑的高度,使所述上层地板支撑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层地板下表面密贴;
在所述侧墙的顶端安装车顶,并调整第一层车厢和第二层车厢的高度;
拆除所述上层地板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双层车体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地板支撑的数量为3个,所述将所述上层地板支撑布置于所述车体底架的下凹部,包括:
将所述3个上层地板支撑分别布置于所述车体底架下凹部的两端和中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383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段式纸浆模塑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高负载直线位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