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替格瑞洛中(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1392.6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7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胡登稳;任东;刘波;余泉毅;曾兴蓉;刘芳;邓鹂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氟苯基 环丙胺 检测 制备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 扁桃酸盐 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 质核比 种检测 制备 定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替格瑞洛中(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的方法,它包括了以下步骤:a、取(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R)‑扁桃酸盐,制备对照品溶液,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进行检测;b、取待检的替格瑞洛样品,制备供试品溶液,用LC‑MS法进行检测;c、计算替格瑞洛样品中的(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含量。本发明LC‑MS方法,通过特定的质核比(m/z)进行定性及定量,其他杂质不干扰(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替格瑞洛基因毒性杂质(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的含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替格瑞洛,通用名称:替格瑞洛;英文名称:Ticagrelor;汉语拼音:Tigeruiluo;化学名称为:(1S,2S,3R,5S)-3-[7-[[(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基]氨基]-5-(丙硫基)-3H-1,2,3-三唑并[4,5-d]嘧啶-3-基]-5-(2-羟基乙氧基)-1,2-环戊二醇。
替格瑞洛是由英国阿斯利康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新的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药物,2011年美国FDA批准上市。其是选择性P2Y12受体抑制剂,通过抑制新血凝块的形成,帮助患者降低动脉粥样化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血小板受体拮抗剂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在ACS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虽同为血小板抑制剂,但替格瑞洛临床试验表明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更优,具有替代氯吡格雷的潜力,所以市场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替格瑞洛主要通过以下路线合成:
式中,R1为F、Br、I、OH或OA,其中A为羟基活化基。
其中,式Ⅴ所示的化合物为(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R)-扁桃酸盐,是合成替格瑞洛的起始原料。由于受到工艺技术和控制水平的限制,生产得到的替格瑞洛产品中,很容易存在有未反应的作为杂质存在的(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
(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具有致癌性警示结构,根据ICH Q3A(R2)、M7以及文献1(文献1:Romualdo Benigni,Cecilia Bossa,Olga Tcheremenskaia.Development ofstructural alerts for the in vivo micronucleus assay in rodents[J].JRC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24.),文献2(文献2:替格瑞洛片(JXHL1000319、320)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申请药学审评报告.)中明确提到该物质为基因毒性杂质,需要将替格瑞洛中的(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的含量控制在7ppm以内,保证每日总摄入量不超过1.5μg;因而,十分有必要对替格瑞洛中(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含量进行监控。
CN105424822A报道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为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B为乙腈,梯度洗脱的方法,为解决分离检测替格瑞洛中(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提供一种思路,但该方法采用较低的检测波长(210nm)、梯度洗脱、较高的供试品溶液浓度(10mg/ml)、采用保留时间定性等必将导致专属性不强,结果重现性差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替格瑞洛中的基因毒性杂质(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为检测该基因毒性杂质含量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一步保证了替格瑞洛的产品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13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