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引线框及其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77235.8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2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林英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英洪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H01L21/48 |
代理公司: | 佛山知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83 | 代理人: | 尧娟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线 及其 制作 工艺 | ||
引线框及其制作工艺,涉及引线框技术领域,引线框包括脚仔和定位架,定位架设有定位孔,脚仔穿入相应的定位孔而被定位架固定位置。其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次蚀刻:根据引线框第二面的设计线路,对金属基板第二面的相应区域进行半蚀刻,半蚀刻指未蚀穿;填胶:在金属基板第二面填充绝缘塑胶形成定位架,以定位金属基板第二面的在第一次蚀刻步骤中未被蚀刻的部分;第二次蚀刻:根据引线框第一面的设计线路,对金属基板第一面的相应区域进行蚀刻。通过制作定位架来替代座柱和定柱,因此不需要设置座柱和定柱,既节省了空间,也消除了定柱和座柱对脚仔的设计的限制,使得可以设置多排脚仔,更灵活地设计线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引线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半导体封装,是将晶片(die,又称晶粒)封装成芯片的生产过程,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引线框是需要用到的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
晶片的尺寸通常很小,但具有较多的需要与外部电路电气连接的端口,这些端口限于晶片过小的尺寸,无法直接与外部电路电气连接,因此,在对晶片进行封装时,就需要借助引线框将其需要与外部电路电气连接的端口引出,以让封装后形成的芯片能直接与外部电路电气连接。
传统的引线框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基座1和脚仔2,晶片粘接在基座1上,再在晶片的需要与外部电路电气连接的端口与脚仔2之间焊接金线,从而实现将晶片的所述端口引出的目的。基座1、各脚仔2之间不能电气连接,否则短路,需要分离开来,但如果引线框一开始就让基座1和各脚仔2分离开来则会散落,因此参见图1,这种传统的引线框还设置了定柱4和座柱3,各脚仔2通过定柱4进行位置固定,座柱3连接定柱4和基座1以固定基座1的位置,相邻的引线框共用定柱4。使用图1所示的引线框封装晶片后,要沿着图1中定柱4的线a切割,将一整版切割形成多片单片的芯片,在切割过程中,要切断定柱4和脚仔2、座柱3之间的连接,也就是说,切割刀要切割大量的金属(引线框通常由金属导电材料制成),损伤较大。另一方面,脚仔2也只能沿基座1外围设置一排,因为想要设置多排脚仔2就必须给脚仔2设置连接臂连接到定柱4上做位置固定,这样内圈的脚仔2容易变形发生位移,所以无法设置多排脚仔2,因此此种结构的引线框的线路设计不够灵活,也无法适用端口数量较多的晶片的封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引线框制作工艺,其让引线框能设置多排脚仔,能够灵活设计线路。
本发明创造还提供一种引线框,其采用上述制作工艺制成,能设置多排脚仔,能够灵活设计线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引线框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次蚀刻:根据引线框第二面的设计线路,对金属基板第二面的相应区域进行半蚀刻,半蚀刻指未蚀穿;
填胶:在金属基板第二面填充绝缘塑胶形成定位架,以定位金属基板第二面的在第一次蚀刻步骤中未被蚀刻的部分;
第二次蚀刻:根据引线框第一面的设计线路,对金属基板第一面的相应区域进行蚀刻;
第一面与第二面为相对的两面。
此为技术方案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英洪,未经林英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72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节距单IC芯片封装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组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