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智能终端电源监测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75060.7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6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波;宋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路行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智能 终端 电源 监测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智能终端电源监测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载智能终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车辆中,车载智能终端可以提供包括采集车辆行驶数据、提供车辆定位、规划行驶路线、车辆导航、地点信息查询、故障报警等多方位的功能,显著地提高了人们出行的便利程度和安全系数。
但车载智能终端在使用的过程中,常会由于掉电引起智能终端工作异常的问题,基于此,现有的技术方案通常采用将智能终端电压值与设定的电压阀值进行比较,当电压值小于电压阀值时,则发出电源报警信号,并将该电源报警信号发送给车辆监控人员,以告知监控人员车载智能终端出现供电故障。然而在现实中,触发智能终端出现供电故障的因素有很多,如线路自动脱落、人为破坏、车辆发生碰撞等原因。
现有车载智能终端电源监测技术,是将各种因素所导致的供电故障,均提供一种报警信号,告知监控人员电源出现异常,并没有针对不同供电故障因素,进行直观且精确的对应的电源报警,导致监控人员不能及时掌握实际供电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智能终端电源监测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不能直观且精确的对车载智能终端电源故障进行报警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内容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智能终端电源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车载智能终端的电压值;
步骤S102:将所述电压值与电压阀值进行比较;
步骤S103:当所述电压值小于所述电压阀值时,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发出电源报警信号。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4:将所述电源报警信号发送至远程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车辆行驶状态,可通过以下步骤判定:
步骤S201:获取所述车辆行驶速度和加速度;
步骤S202: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当所述车辆行驶速度大于零时,判定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
步骤S203: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当所述车辆行驶速度等于零且所述车辆加速度不大于第一加速度阀值时,判定车辆处于静止状态;
步骤S204:当所述车辆当前时刻的行驶速度等于零,且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所述车辆加速度大于第二加速度阀值时,判定车辆处于骤停状态。
可选的,所述发出电源报警信号,具体包括:
当所述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时,发出第一报警信号;
当所述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发出第二报警信号;
当所述车辆处于骤停状态时,发出第三报警信号。
可选的,所述发出电源报警信号,还包括:
当所述车辆收到碰撞报警信号时,发出第四报警信号。
本发明公开内容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智能终端电源监测系统,包括:
电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载智能终端的电压值;
电压判断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压值与电压阀值进行对比;
电源报警模块,用于当所述电压值小于所述电压阀值时,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发出电源报警信号。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源报警信号发送至远程服务器;
终端,用于登录所述远程服务器,查看所述电源报警信号。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速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车辆行驶速度和加速度;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当所述车辆行驶速度大于零时,判定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当所述车辆行驶速度等于零且所述车辆加速度不大于第一加速度阀值时,判定车辆处于静止状态;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车辆当前时刻的行驶速度等于零,且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所述车辆加速度大于第二加速度阀值时,判定车辆处于骤停状态。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报警单元,用于当所述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时,发出第一报警信号;
第二报警单元,用于当所述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发出第二报警信号;
第三报警单元,用于当所述车辆处于骤停状态时,发出第三报警信号。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报警单元,用于当所述车辆收到碰撞报警信号时,发出第四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路行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路行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50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