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动取料与下料的焊接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73573.4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1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齐臣坤;赵现朝;张家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阿甘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3K31/00;B23K37/00;B23K37/02 |
代理公司: | 32267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焊接 机器人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取料与下料的焊接机器人,包括控制模块、驱动系统、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取料移动系统及一对夹持装置、主伸缩系统及一对焊接装置;焊接装置通过主伸缩系统与本体连接,夹持装置通过取料移动系统与本体连接;夹持装置包括与取料移动系统连接的伸缩夹持臂,以及设置在伸缩夹持臂端部的一对夹爪;伸缩夹持臂上设有夹持伸缩系统,伸缩夹持臂端部设有水平及倾斜位置微调系统;一对夹爪设有夹爪开合系统,并通过夹爪开合系统与水平及倾斜位置微调系统连接;夹持装置上还设有位置检测器。实现位置自动取料、自动焊接、焊接后下料的一体化控制,焊接效率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取料与下料的焊接机器人。
背景技术
自动化焊接技术及设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国家大型基础工程的发展和国内汽车工业的崛起,都有力地促进了先进焊接工艺特别是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焊接机器人及智能型焊接也会在特定领域适当发展,应用广泛,对其技术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急需一种能实现对称焊接的机器人,并能提高焊接精度,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焊接工艺内容有电流、电压、运条方法、焊接层数和道数、焊缝坡口、间隙等内容,是保证焊缝质量的关键:焊接顺序是指拼装各行点之间的焊接,以控制构件的变形量。结合上述,进行焊接时的自动调整以提高焊接质量,实现机器人的多功能和智能化,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取料与下料的焊接机器人,可以实现位置自动取料、调整及定位、夹持固定、自动焊接、检测与调整焊接、焊接后下料的一体化控制,焊接效率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取料与下料的焊接机器人,包括控制模块、驱动系统、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取料移动系统及一对夹持装置、主伸缩系统及一对焊接装置;所述焊接装置通过主伸缩系统与本体连接,所述夹持装置通过取料移动系统与本体连接;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与取料移动系统连接的伸缩夹持臂,以及设置在伸缩夹持臂端部的一对夹爪;所述伸缩夹持臂上设有夹持伸缩系统,所述伸缩夹持臂端部设有水平及倾斜位置微调系统;所述一对夹爪设有夹爪开合系统,并通过夹爪开合系统与水平及倾斜位置微调系统连接;所述夹持装置上还设有位置检测器。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可自动取料与下料的焊接机器人,所述焊接装置包括与主伸缩系统连接的一对焊接伸缩臂、设置在焊接伸缩臂上的一对可开合运动的焊接爪、设置在焊接爪端部的焊接头;所述焊接头与焊接爪通过焊接头转向系统转动连接,所述焊接爪与焊接伸缩臂通过焊接爪开合系统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可自动取料与下料的焊接机器人,还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与主伸缩系统连接的检测伸缩系统、设置在检测伸缩系统上的温度检测装置和变形检测装置。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可自动取料与下料的焊接机器人,所述驱动系统包括与取料移动系统连接的取料驱动装置、与主伸缩系统连接的主伸缩驱动装置、与焊接伸缩臂连接的焊接伸缩驱动装置、与焊接爪开合系统连接的开合驱动装置、与焊接头转向系统连接的焊接头转向驱动装置、与夹持伸缩系统连接的夹持伸缩驱动装置、与水平及倾斜位置微调系统连接的水平位置微调驱动装置、与夹爪开合系统连接的夹爪开合驱动装置、与检测伸缩系统连接的检测伸缩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可自动取料与下料的焊接机器人,所述主伸缩系统、检测伸缩系统、焊接伸缩臂、夹持伸缩系统为丝杠装置;所述焊接爪开合系统、夹爪开合系统为齿轮齿条装置;所述取料移动系统为气缸装置。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可自动取料与下料的焊接机器人,所述本体下方设有底座,所述本体通过本体转向系统与底座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可自动取料与下料的焊接机器人,所述夹爪为扇形夹爪。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可自动取料与下料的焊接机器人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阿甘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阿甘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35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多目视觉的双臂机器人手眼协调方法
- 下一篇:液体原料运输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