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过零检测的功率控制电路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671513.9 | 申请日: | 2017-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6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苏志华;郑丰周;敬仕林;李俊锴;张可;高佳慧;关敬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93 | 代理人: | 柳兴坤 |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检测 功率 控制电路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过零检测的功率控制电路及方法,其中该电路包括断电复位限温器,其由温度开关和PTC电阻并联组成,所述限温器连接火线和加热器件;功率开关,分别连接零线、加热器件和微控制单元;过零检测电路,其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加热器件及所述限温器,其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过零信号并提供给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判断所述过零信号的持续时间T1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t1,如果为否,则发送开关闭合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开关持续闭合。本发明能够实现功率开关的复用,并能够提高了加热器具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过零检测的功率控制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加热器具异常时进行控制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单纯通过NTC传感器检测加热器具温度,并期望在温度异常时能够对加热电路进行及时有效地保护,但是这种方式由于NTC传感器自身反应速度慢,并不能达到对加热器具及时有效保护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通过过零检测、温控开关、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加热器具的功能控制及保护,但是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在温控器异常时如何断电复位的问题,不符合IEC安规认证要求,也没有考虑元器件的复用,从而节约成本的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中基于过零检测的功率控制电路至少存在温控器异常时如何断电复位及如何复用元器件以节约成本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过零检测的功率控制电路,其通过检测的过零信号动态控制功率开关,使得功率开关既能够在发热器具正常时控制加热器具正常工作,也能够在电路异常时对加热器具进行保护,从而实现功率开关的复用,节约了成本。本发明引入断电复位限温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未涉及断电复位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电路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过零检测的功率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单元及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
断电复位限温器,其两端分别连接火线和加热器件,所述断电复位限温器由并联的温度开关和PTC电阻组成;
功率开关,分别连接零线、加热器件和所述微控制单元;
过零检测电路,其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加热器件及所述断电复位限温器,其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过零信号CHECK并提供给微控制单元;
微控制单元,判断所述过零信号的持续时间T1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t1,如果为否,则发送开关闭合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开关持续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在发送开关闭合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开关持续闭合之后,判断在预定时长内是否检测到所述过零信号且所述过零信号持续时间T2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t2,如果在预定时长内存在所述过零信号且所述过零信号持续时间T2大于等于t2,则发送开关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开关间断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判断所述过零信号的持续时间T1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t1,如果是,则发送开关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开关间断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在交流电过零处向所述功率开关发送间断闭合的驱动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报警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在发送开关闭合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开关持续闭合之后,判断在预定时长内是否检测到所述过零信号且所述过零信号持续时间T2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t2,如果在预定时长内未存在所述过零信号,或者在预定时长内存在所述过零信号且所述过零信号持续时间T2小于预设阈值t2,则发送报警信号至报警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在发送报警信号之后,判断所述过零信号的持续时间T1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t1,如果为是,则发送开关断开信号至所述功率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15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