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7007.2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1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蒋利华;甘国辉;陈全;邝志伟;黎耀元;梅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G01B2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545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检测 装置 | ||
1.一种车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直放置的检测框架(200);
设置在所述检测框架(200)的侧面上用于夹持第一车门(101)的第一夹持机构;以及
设置在检测框架(200)上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位于同一侧面上用于检测第一车门(101)的检测点的第一检测模块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防止所述第一车门(101)翻转的防翻转机构(305),所述防翻转机构(305)包括:固定在所述检测框架(200)上的支撑杆(3051),所述支撑杆(3051)设置有导向孔;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孔内的限位杆(3052),所述限位杆(305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柱(3053),所述限位杆(3052)的另一端用于阻止所述第一车门(101)翻转并设置有第二定位柱(3054);以及套设在所述限位杆(3052)套上的复位弹簧(3055),所述复位弹簧(3055)与所述支撑杆(3051)以及第二定位柱(3054)相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
与所述第一车门(101)的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销;
设置在所述检测框架(200)左侧的第一夹持板(301);
与所述第一夹持板(301)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板(302),所述第二夹持板(302)上的侧面粗定位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板(301)靠近或远离;
设置在所述检测框架(200)顶部的第三夹持板(303);以及
与所述第三夹持板(303)相对设置的第四夹持板(304),所述第四夹持板(304)上的下部粗定位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三夹持板(303)靠近或远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301)与所述第二夹持板(30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夹持板(303)与所述第四夹持板(304)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组包括:
用于检测门手柄安装位置的外开手柄检测块(401);
用于检测第一车门(101)铰链安装位置的铰链安装检测块(402)
用于检测密封胶条安装型面的密封胶条安装型面检测块(403);
用于检测第一车门(101)外轮廓边及车门匹配型面的车门型面检测块(404);以及
用于检测门锁安装位置的门锁安装位置检测块(40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开手柄检测块(401)通过第一翻转机构(501)安装在所述检测框架(200)上,所述第一翻转机构(501)包括:
固定在所述检测框架(200)上的第一底座(5011),所述第一底座(5011)上具有第一限位槽(5014);
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底座(5011)上的第一翻转杆(5012),所述第一翻转杆(5012)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外开手柄检测块(401),当所述第一翻转杆(501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槽(5014)中时,所述外开手柄检测块(401)能够伸入至所述第一车门(101)的第一车门(101)手柄安装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501)还包括第一锁紧螺钉(5013),所述第一锁紧螺钉(5013)设置在所述第一翻转杆(5012)上,所述第一限位槽(501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紧螺钉(5013)相配合的第一锁紧孔(501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50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5011)一侧的限位柱(5016),所述限位柱(5016)上可滑动的设置限制所述第一翻转杆(5012)向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槽(5014)方向翻转的限位销(501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销(5017)与所述限位柱(5016)之间还设置有限位弹簧(50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70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