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阀门阀杆螺母及阀门阀杆螺母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9631.8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7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柴知章;张序;李光恒;郑京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2D19/04 | 分类号: | B22D19/04;B22D19/16;F16K51/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阀门 螺母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阀门阀杆零部件技术领域的阀门阀杆螺母,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的阀门阀杆螺母的加工方法,所述的阀门阀杆螺母的螺母本体(1)中间设置穿透螺母本体(1)的螺孔(2),阀门阀杆(3)与螺孔(2)拧装连接,螺母本体(1)内部设置沿螺母本体(1)一周的腔体部(4),腔体部(4)内部设置基体部(5),螺母本体(1)设置为由铜合金材料制作而成的结构,基体部(5)设置为由球墨铸铁制作而成的结构,本发明的阀门阀杆螺母,结构简单,能够在提高螺母的硬度及抗拉强度的同时,还确保螺母具备铜合金阀杆螺母的耐腐蚀性高、摩擦小优点,节省铜合金材料,降低螺母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阀门阀杆零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阀门阀杆螺母,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的阀门阀杆螺母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阀门阀杆的阀杆螺母(螺母)在阀门运行的过程中,阀门阀杆(阀杆轴)在阀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力直接传给螺母,螺母要有一定的强度和抗压力。因此,阀杆螺母要有足够的强度以承载轴向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螺纹摩擦系数小等性能。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市场上现有的阀杆螺母基本上采用铜合金(铝青铜)加工而成,然而,现有的铜资源紧缺和市场需求量大,使得铜合金阀杆螺母制造成本高,市场价格昂贵。与此同时,现有的阀杆螺母还因为厚大而容易产生缩孔造成抗拉强度低、硬度低、寿命短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提高螺母的硬度及抗拉强度同时,还确保螺母具备铜合金阀杆螺母的耐腐蚀性高、摩擦小优点,同时节省铜合金材料,降低螺母制造成本的阀门阀杆螺母。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阀门阀杆螺母,所述的阀门阀杆螺母包括螺母本体,螺母本体中间设置穿透螺母本体的螺孔,阀门阀杆与螺孔拧装连接,所述螺母本体内部设置沿螺母本体一周的腔体部,腔体部内部设置环形的基体部,螺母本体设置为由铜合金材料制作而成的结构,基体部设置为由球墨铸铁制作而成的结构。
腔体部内表面与基体部表面贴合连接,螺母本体下端还设置沿螺母本体一周的凸出部,凸出部内部设置沿凸出部一周的开槽部,开槽部与腔体部连通,基体部包括基体本体和延伸部,延伸部设置为沿基体本体侧面一周布置的结构,基体本体和延伸部之间设置为截面呈L形的结构,延伸部延伸到开槽部内。
所述的螺母本体包括本体上端面和本体下端面,本体下端面上设置开孔,基体部的基体下表面设置凹孔,铜质螺钉设置为能够穿过开孔卡装在凹孔内的结构,铜质螺钉穿过开孔卡装在凹孔内时,铜质螺钉下表面与本体下端面平齐。
所述的基体部的基体下表面上设置多个按间隙布置的凹孔,本体下端面上设置与凹孔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的开孔,每个铜质螺钉设置为穿过一个开孔卡装在与该开孔位置对应的凹孔内的结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阀门阀杆螺母加工方法,所述的阀门阀杆螺母加工方法的加工步骤为:1)将螺孔铸造杆件放置在螺母铸造型腔内,将铜质螺钉卡装在基体部的基体下表面上的凹孔内;2)将基体部套装在螺孔铸造杆件上,铜质螺钉下端抵靠在螺母铸造型腔底部位置,向螺孔铸造杆件和螺母铸造型腔之间的缝隙部内注入铜质合金溶液;3)铜质合金溶液凝固后形成包裹部,包裹部包裹基体部,基体部和包裹部形成螺母本体。
所述的缝隙部包括缝隙部Ⅰ、缝隙部Ⅱ、缝隙部Ⅲ,将基体部套装在螺孔铸造杆件上时,基体部内壁与螺孔铸造杆件表面之间形成缝隙部Ⅰ,基体部的基体下表面与螺母铸造型腔之间形成缝隙部Ⅱ,基体部表面与螺母铸造型腔内壁之间形成缝隙部Ⅲ。
将基体部套装在螺孔铸造杆件前,对基体部进行加热,向螺孔铸造杆件和螺母铸造型腔之间的缝隙部内注入铜质合金溶液后,铜质合金溶液凝固后形成的包裹部与基体部之间形成一体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未经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96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