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调整对接的磁吸充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0665.0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3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豪伟;朱立晨;赵景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62 | 分类号: | H01R13/62;H01R13/63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地址: | 36102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调整 对接 充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调整对接的磁吸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充电头从上往下落到引导面上;S2.在该引导面对充电头施加的作用力、以及该充电头本身重力的合力作用下,该充电头倾斜向下滑动到该引导面的导出口;S3.该充电头从导出口掉落,最后落到位于导出口下方的磁场内;S4.在该磁场磁力、以及充电头本身重力的合力作用下,该充电头往充电座方向移动;S5.该充电头移动到靠近充电座时,该充电座对充电头施加一朝向该充电座的磁吸附力,最终让该充电头与该充电座电连接。本发明的该磁吸充电方法十分容易实现,只要在充电座的小范围内将充电头竖直落下,就能被充电座内的磁吸装置引导并捕捉,同时能将电路接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调整对接的磁吸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各种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加之当今社会信息的网络化,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尤其是手机,更是需要随身携带。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电子设备的耗电量增大,许多人在使用电子设备时需要每日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有的甚至每日进行多次充电。目前,大多数电子设备通过连接线进行充电,充电时将连接线插入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内,连接线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频繁的插拔,使得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容易出现老化、松动等问题,影响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体验;此外,在对电子设备充电时,较长或较多的连接线会使得周边非常杂乱,也让一些电子设备使用者感到烦恼。另外,有些充电装置主要通过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来传输电能,充电时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对齐,线圈需通过手动操作对准,且极易由于晃动出现偏移,影响充电效率,而且无线充电存在电能损耗大和发热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应用电磁感应原理设计的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方法,但是这种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方法仍然存在着需要手动将充电插头置于充电座附近,并不能解决一些特殊环境下的用电连接难题,而且日用可能出现人工插拔电路带来的漏电伤人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电器供电以及数据传输的便捷连接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调整对接的磁吸充电方法,用于让充电头与充电座电连接,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充电头从上往下落到引导面上;
S2.在该引导面对充电头施加的作用力、以及该充电头本身重力的合力作用下,该充电头倾斜向下滑动到该引导面的导入口;
S3.该充电头从导入口掉落,最后落到位于导入口下方的磁场内;
S4.在该磁场磁力、以及充电头本身重力的合力作用下,该充电头往充电座方向移动;
S5.该充电头移动到靠近充电座时,该充电座对充电头施加一朝向该充电座的磁吸附力,最终让该充电头与该充电座贴合在一起而实现电连接。
进一步的,步骤S1中,通过悬吊绳索实现充电头从上往下落到引导面上。
进一步的,步骤S2中,该导入口的四周对称环绕设置有至少两个四棱锥,该至少两个四棱锥的棱面组合形成该引导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0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扩充升级的百变插座
- 下一篇:一种射频通信无源器件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