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dSe量子点的赭曲霉素A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650253.7 | 申请日: | 2017-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7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张迎阳;刘钢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迎阳 |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郭栋梁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制备 免疫传感器 免疫复合物 赭曲霉 抗原 溶出 探针 羧基化碳纳米管 玻碳电极表面 分析化学技术 间接竞争免疫 电化学测定 氧化峰电流 层层组装 传感界面 电极表面 聚乙二醇 目标抗原 在线检测 提纯 包被 超声 键合 铋膜 沉积 灵敏 合成 构筑 分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dSe量子点的赭曲霉素A(OTA)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检测方法,属于免疫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在玻碳电极表面层层组装羧基化碳纳米管和聚乙二醇,构筑高密度OTA抗原传感界面,合成CdSe量子点并制备CdSe量子点探针,采用间接竞争免疫分析原理,包被OTA抗原和OTA目标抗原竞争OTA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将CdSe量子点探针与免疫复合物进行反应,电极表面键合的CdSe量子点,超声下溶出Cd 2+,溶出Cd 2+在铋膜上沉积,通过电化学测定Cd氧化峰电流值的大小达到检测OTA的目的。本发明有利于高灵敏在线检测OTA,样品不必提纯处理,简单快速,检测体系无需酶的使用,降低了检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dSe量子点的赭曲霉素A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检测方法,属于免疫分析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赭曲霉素 (Ochratoxin)的产毒菌株有赭曲霉和硫色曲霉等。赭曲霉素的污染范围较广,几乎可污染玉米,小麦等所有的谷物。赭曲霉毒素包含有赭曲霉毒素 A(OTA)、赭曲霉毒素 B(OTB)、赭曲霉毒素 C (OTC)等 7 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中以赭曲霉毒素 A(OTA)毒性最大,在农作物中分布最广泛,对人畜的影响最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 1993 年将 OTA 列为可能引起人类癌症的物质即ⅡB 类致癌物。OTA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肾脏毒性、肝脏毒性、遗传毒性、致畸性、致癌性、致突变作用、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 1991 年拟定了 OTA 每人每周最大允许摄入量为 112 ng/kg(按 体重计),最小有毒剂量为每日 8 μg/kg,在随后的会议当中,又将每周最大允 许摄入量降低到 100 ng/kg。此外,许多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都制定了不同的限量标准,对OTA 的在粮食作物中的污染进行监测和控制,以保证食品安全。此外,许多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都制定了不同的限量标准,对 OTA 在食品和粮食作物中的污染进行监测和控制,以保证食品安全。因此,OTA的鉴定和定量检测在环境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粮食作物中的OTA的检测技术大多采用基于实验室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及气象色谱-质谱联机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耗时长,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检测费用高。
本发明将具有优良性能的碳纳米和聚乙二醇用于OTA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并针对OTA高灵敏定量检测的需求,引入CdSe量子点的信号放大功能,构建超灵敏的OTA的电化学免疫分析方法,实现了OTA的无酶检测,降低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OT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低、检出限高和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OTA的无酶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检测方法,实现OTA的高灵敏、低成本而在线检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CdSe量子点的OTA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检测方法,包括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制备,聚乙二醇的修饰,包被OTA抗原的修饰,基于CdSe量子点探针的制备,抗体和样品混合液的温育,抗体浓度的优化,基于CdSe量子点探针和免疫复合物的反应,电化学检测方法的构建,电化学检测条件的优化,标准曲线的绘制,实际样品的检测;
(1)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制备:
a、30 mg直径40-60 nm碳纳米管分散在60 mL 30% HNO3,混合超声搅拌均匀;
b、步骤(1)a得到的混合液140℃油浴回流24 h;
c、过滤、洗涤到pH约为7.0左右,得到水溶性较好的羧基化碳纳米管。
d、取5 μL 1 mg/mL(1)步骤c制备的羧基化碳纳米管均匀滴涂在表面洁净的直径3mm玻碳电极表面,室温下晾干,保存于4 oC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迎阳,未经张迎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02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