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速器及驱动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636873.5 | 申请日: | 2017-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4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 发明(设计)人: | 坪根太平;冈村晖久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H13/08 | 分类号: | F16H1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黄纶伟;韩香花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驱动 单元 | ||
本发明提供变速器及驱动单元,其能够在变速器中效率良好地传递动力。变速器(10)具有太阳轮(1)、多个第1行星转动体(2a)、多个第2行星转动体(2b)、载架(3a)、内环(4)、壳体(5)及轴体(3b)。多个第1行星转动体(2a)在轴向上设于多个第2行星转动体(2b)的其中一侧。多个行星转动体(2a、2b)可自转且可相对于中心轴(C)而公转地被保持于载架(3a)。载架(3a)是与多个行星转动体(2a、2b)的公转一同以中心轴(C)为中心而旋转。当通过马达(50)来驱动太阳轮(1)旋转时,太阳轮(1)的旋转经由多个行星转动体(2a、2b)及载架(3a)经减速后传递至轴体(3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及驱动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使电动机旋转轴的旋转加速或减速后予以输出的变速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有一种能够将轴状本体的旋转加速后传递给转轴(spindle)主轴的转轴。
专利文献1的转轴中,轴状本体的一端部具有大致筒形状。在轴状本体的所述一端部,以沿轴状本体的径向贯穿的方式形成有三个贯穿孔。所述三个贯穿孔是沿轴状本体的周方向而以固定间隔形成。
转轴主轴由轴承来可旋转地支撑。转轴主轴的一端部被定位在轴状本体的所述一端部的内侧。在转轴主轴的一端部的周围,以分别嵌入所述三个贯穿孔的方式而设有三个钢珠(steel ball)。以从转轴主轴的径向外侧接触三个钢珠的方式,而设有一对滚珠容纳轮体。
专利文献1的转轴中,通过轴状本体旋转,钢珠一边自转一边以转轴主轴为中心而公转。钢珠的自转通过摩擦力而传递至转轴主轴。由此,轴状本体的旋转加速而传递至转轴主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51-294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转轴中,如上所述,是通过轴承来支撑转轴主轴。因此,轴承成为旋转阻力,从轴状本体向转轴主轴的动力传递效率下降。
另一方面,若在专利文献1的转轴中去除轴承,则轴承引起的旋转阻力将消失。但是,此时,转轴主轴的轴心不定,无法发挥作为转轴的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变速器中效率良好地传递动力的结构。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包括:太阳轮(sun roller),以中心轴为中心而旋转;多个行星转动体,配置在所述太阳轮的周围;载架(carrier),将所述多个行星转动体维持为彼此隔开的状态,并且将所述多个行星转动体支撑为可自转且可相对于所述中心轴而公转;内环(internal ring),在所述太阳轮的径向上,相对于所述中心轴,较所述行星转动体的中心而位于外侧;壳体(casing),保持所述内环;以及轴体,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而与所述载架一同旋转。
所述多个行星转动体包括:多个第1行星转动体,位于所述太阳轮的轴向上的其中一侧;以及多个第2行星转动体,在所述轴向上,较所述多个第1行星转动体而位于另一侧。所述载架是与所述多个行星转动体的公转一同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而旋转。所述内环包括:中间环,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多个第1行星转动体与所述多个第2行星转动体之间,且接触所述多个第1行星转动体及所述多个第2行星转动体;以及按压部,使所述多个第1行星转动体及所述多个第2行星转动体与所述太阳轮彼此按压,且使所述多个第1行星转动体及所述多个第2行星转动体与所述中间环彼此按压。所述多个第1行星转动体及所述多个第2行星转动体是由连成一体的载架予以支撑。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能够效率良好地传递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68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