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2845.6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7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朱磊;吴才勇;姚文博;罗大国;林霄喆;王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57/031;F16N23/00;F16N25/00 |
代理公司: | 31264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燕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器 主动 润滑 结构 | ||
一种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其包括:电子油泵、间隔器、第一油管、单向阀、第二油管,所述间隔器与所述电子油泵和所述第一油管相连,所述单向阀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二油管之间,所述间隔器内设有用于向变速器下部输送润滑油的第一油道和用于向变速器上部输送润滑油的第二油道,进入所述间隔器的润滑油经所述电子油泵后注回所述间隔器并由所述第一油道的第一油道出口和所述第二油道的第二油道出口流出,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第二油道出口相连,所述第二油管通向变速器的上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通过增加间隔器和单向阀,分别向变速器下部的离合器和变速器上部的电机模块输送润滑油,降低油耗,真正实现按需润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变速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及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混合动力汽车成为节能减排的一个选择。混合动力变速器作为这项新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其在传统的变速器基础上增加了电机驱动,因此对于电机模块零部件的润滑,也已成为汽车产品零部件开发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现有的混合动力变速器中,由于电机模块处于变速器的最高端,如果仅依靠变速器本体飞溅润滑,会导致电机模块内部电机齿轮、惰轮及轴承等零件润滑不足。如果在电机模块外部增加油管等零件进行润滑,当变速器进行换档等操作时,电子油泵会响应变速器本体的油量需求,提供更多的油液给变速器,这会导致电机模块的润滑油量过多,而电机模块的油量过多会影响变速器本体的润滑和冷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合理分配进入变速器润滑油量的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包括电子油泵、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所述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还包括:间隔器和单向阀,所述间隔器与所述电子油泵和所述第一油管相连,所述单向阀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二油管之间,所述间隔器内设有用于向变速器下部输送润滑油的第一油道和用于向变速器上部输送润滑油的第二油道,进入所述间隔器的润滑油经所述电子油泵后注回所述间隔器并由所述第一油道的第一油道出口和所述第二油道的第二油道出口流出,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第二油道出口相连,所述第二油管通向变速器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器上还开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电子油泵的进油孔相连,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电子油泵的出油孔相连,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道出口通过所述第一油道相连,所述第一油道与所述第二油道出口通过所述第二油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道呈直线型,所述第二油道呈L型,所述第二油道的与所述第二油道出口相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道的中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在通过其的润滑油的流量超过一设定阈值时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的内部设有活塞及弹簧机构,当流过所述单向阀的润滑油流量增加时,所述弹簧机构被压缩,所述活塞在所述弹簧机构的推动下关闭所述单向阀,当流过所述单向阀的润滑油流量减小时,所述弹簧机构回弹,并带动所述活塞回移而打开所述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器包括设于变速器上部的电机模块,所述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进一步包括装设于变速器上部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导向所述电机模块的盖板导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设于变速器下部的双离合器模块,所述变速器的壳体下部设有导向所述双离合器模块的壳体导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模块包括电机齿轮、惰轮及惰轮轴承,所述双离合器模块包括双离合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模块包括电机齿轮、惰轮及惰轮轴承,所述盖板导油槽包括导向电机齿轮和惰轮啮合区的第一盖板导油槽、以及导向惰轮轴承的第二盖板导油槽,所述第一盖板导油槽和所述第二盖板导油槽在靠近盖板进油孔的位置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28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速机用稀油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伺服新系统摩擦式过载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