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杂原子纳米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一种烃氧化脱氢反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0736.0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5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谢婧新;荣峻峰;李嘉权;于鹏;林伟国;史春风;宗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2/15 | 分类号: | C01B32/15;C01B32/168;C01B32/194;C01B32/21;C01B32/28;C01B32/156;B01J27/22;B01J35/10;B01J37/12;B01J37/18;B01J37/02;C07C11/08;C07C11/16;C07C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子 纳米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以及 氧化 脱氢 反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杂原子纳米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一种烃氧化脱氢反应方法,该含杂原子纳米碳材料含有氧、氢、磷和碳,该含杂原子纳米碳材料中过氧基团的浓度为0.1×10‑6mol/g至3×10‑6mol/g。本发明的含杂原子纳米碳材料在烃类物质氧化脱氢反应中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能在原料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之间获得良好的平衡,有效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产物收率。本发明的含杂原子纳米碳材料仍然保持了纳米碳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特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发明的含杂原子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能稳定地调控纳米碳材料中的杂原子含量及其存在形态,同时对纳米碳材料本身的结构影响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杂原子纳米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烃氧化脱氢反应方法。
背景技术
碳材料存在各种形态结构,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烯、纳米金刚石、活性炭、洋葱碳等。碳材料相比于传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能耗低等优点,碳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因此能源利用率高,有利于降低反应温度,提高产物选择性。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碳材料被报道用于烷烃活化和氧化脱氢等催化反应中,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研究人员发现焦炭能够催化烷烃氧化脱氢反应(Journal of Catalysis, 31:444-449,1973)。
随着对纳米碳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开始将碳纳米管用于乙苯的氧化脱氢反应(Carbon,42:2807-2813,2004)。研究表明,单纯的纳米碳材料的催化活性并不高,但由于其表面结构的可控性强,可以人为进行表面修饰,如掺入氧等杂原子官能团,从而调控其表面的电子密度分布和酸碱性质,提高纳米碳材料的催化活性(Catalysis Today, 102:248-253,2005)。
低碳链烷烃氧化脱氢制烯烃是工业上的重要反应之一,氧化脱氢是一个放热过程,可以在较低的操作温度下实现,因此相比直接脱氢具有能耗低以及能量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氧化脱氢的产物低碳链式烯烃是多种化工产品的原料。例如丁二烯是生产合成橡胶、树脂的主要原料。目前,丁烷氧化脱氢生产丁烯和丁二烯的反应所用到的催化剂主要包括传统的贵金属(铂、钯等)和过渡金属氧化物(氧化钒等)催化剂和新型的碳材料催化剂。传统的金属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容易发生积炭,造成催化剂中毒失活。尽管新兴的纳米碳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但是催化剂活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纳米碳材料在用于烃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剂时,催化活性仍然不够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含杂原子纳米碳材料,该含杂原子纳米碳材料在用作烃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剂时,不仅能获得较高的催化稳定性,而且能明显提高催化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杂原子纳米碳材料,该含杂原子纳米碳材料含有氧元素、磷元素、氢元素和碳元素,以该含杂原子纳米碳材料的总量为基准,以元素计,所述氧元素的含量为3-9重量%,所述磷元素的含量为0.1-4重量%,所述氢元素的含量为0.1-3重量%,所述碳元素的含量为84-96.8重量%;该含杂原子纳米碳材料中过氧基团的浓度为0.1×10-6mol/g至3×10-6mol/g。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杂原子纳米碳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A1、将原料纳米碳材料与至少一种氧化剂接触,得到经氧化处理的纳米碳材料;
步骤B1、在还原反应条件下,将经氧化处理的纳米碳材料与至少一种还原剂接触,得到经还原处理的纳米碳材料;
步骤C1、将经还原处理的纳米碳材料与至少一种磷源接触;
所述原料纳米碳材料含有氧元素、氢元素和碳元素,以所述原料纳米碳材料的总量为基准,以元素计,所述氧元素的含量为0.1-1重量%,所述氢元素的含量为0.1-1重量%,所述碳元素的含量为99-99.8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07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