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的立柱和用于制造立柱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6642.6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2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H·冯瓦茨多夫;G·弗罗斯特;M·施勒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特勒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C21D9/00;C21D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卫娟 |
地址: | 德国帕***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元件 立柱 联接 辅助元件 机动汽车 紧固 车身 长度区段 车门槛 中间层 不锈钢合金 材料锁合 顶盖骨架 金属合金 地连接 钢合金 局部面 铁素体 弯曲角 淬火 兆帕 机动车 延伸 制造 | ||
1.用于机动汽车车身的立柱(1),其包括:具有用于紧固在顶盖骨架(31)上的上部联接区段(2)的主元件(10)以及由金属合金构成的辅助元件(20),该辅助元件(20)至少局部面状与主元件(10)连接,并且主元件(10)在横截面中具有由淬火的钢合金构成的中间层(16)以及至少一层将中间层(16)向外限定的外层(17),其中,主元件(10)具有用于紧固在机动汽车车身的车门槛(32)上的下部联接区段(3)或者用于紧固在机动汽车车身的车门槛(32)上的下部联接区段(3’)由辅助元件(20)构成,其中,立柱(1)此外具有中间长度区段(4),该中间长度区段在各联接区段(2,3,3’)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主元件(10)的外层(17)由铁素体的不锈钢合金构成,其中,外层(17)与中间层(16)面状地且材料锁合地连接,并且主元件(10)具有大于70度的弯曲角(α)和至少1350兆帕的抗拉强度(Rm),其中,辅助元件(20)面状地贴靠在主元件(10)上并且与主元件(10)通过热接合连接,其中,辅助元件(20)包括一个具有壁厚T22的腹板(22)和两个从该腹板(22)起分别沿着相同方向伸出的且具有壁厚T21的翼缘(21),其中,在腹板(22)与翼缘(21)之间分别构造有一个弯曲区域(23),其中,所述立柱除了主元件和辅助元件之外还包括封闭板,通过该封闭板至少在中间长度区段中在横截面中限定空腔,其中,所述辅助元件(20)全面地贴靠在主元件(10)上并且与主元件(10)在共同成形前通过接合连接,其中,主元件在所有表面区段中被以至少1350MPa的抗拉强度均匀地淬火并且除了在接合技术上不可避免的较软的区域之外不具有未淬火的或未完全淬火的区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中间长度区段(4)的横截面构造成u形轮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辅助元件(20)在中间长度区段(4)中与主元件(10)在该主元件(10)的内侧面(6)上在构成双板层的情况下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辅助元件(20)在中间长度区段(4)中与主元件(10)在该主元件(10)的外侧面(7)上在构成双板层的情况下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主元件(10)具有长度L10,该长度只相当于立柱的总长度L的50%至7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主元件(10)未延伸到辅助元件(20)的下部联接区段(3’)。
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至少主元件(10)是模淬的并且具有至少1750MPa的抗拉强度。
8.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辅助元件(20)具有由淬火的钢合金构成的中间层(26)和至少一层将该辅助元件(20)的中间层(26)向外限定的且由铁素体的不锈钢合金构成的外层(27),该外层(27)与中间层(26)面状地且材料锁合地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区域(23)具有壁厚T23,该壁厚大于翼缘的壁厚T21和/或大于腹板(22)的壁厚T22。
10.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9之任一项所述的立柱(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下列步骤:
-提供具有由能够淬火的钢合金构成的中间层(16)和至少一层由铁素体的不锈钢合金构成的外层(17)的主元件(10),其中,外层(17)与中间层(16)全面地且材料锁合地连接,
-提供由金属合金构成的辅助元件(20),
-通过热接合来至少局部面状地连接主元件(10)和辅助元件(20),
-为了使至少主元件(10)奥氏体化的目的完全加温到900℃以上,
-将经加温的主元件(10)以及辅助元件(20)成形,
-在挤压成型模具中对至少主元件(10)进行模淬,其中,在对立柱(1)的主元件(10)进行模淬时以大于26K/s的冷却速率将高于850℃的温度冷却到低于250℃的温度,通过这种方式在主元件(10)中调节大于70度的弯曲角(α)和至少1350兆帕的抗拉强度(Rm),其中,在挤压成型模具中共同将经加温的主元件(10)以及辅助元件(20)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特勒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特勒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664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移动群智感知的极端驾驶行为识别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卡片纸给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