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麻油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6002.5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7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肖凌云;肖俊勇;从仁怀;马方励;马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14;G01N30/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潘颖;赵青朵 |
地址: | 529156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麻油 中多酚类 化合物 含量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化学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麻油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火麻油与正己烷混合,再加入萃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进行萃取,取上清液进行纯化,得到样品溶液;将样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分别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采用外标法得到9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0.1%~0.3%的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本发明方法采用超声探头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检测,实现了火麻油中9种多酚类化合物快速准确地检测,只需20min,9种多酚便可达到很好的分离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麻油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火麻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资源,在我国有6500多年的种植历史。火麻油又被称为“长寿油”,在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老血管疾病、抗炎、抗衰老、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对治愈眼鼻喉手术后的黏膜皮肤创伤具有很好的疗效。这是由于火麻油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生育酚及植物多酚。多酚是一种植物体内的多元酚类次生代谢产物,近几年,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多酚类成分在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微生物、调血脂和降血糖等多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植物油中的多酚可显著提高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提高油脂品质。
在火麻油中多酚含量的测定上,国内外少有相关研究。目前植物油中多酚的测定方法有高锰酸钾滴定法、福林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福林酚法主要用于测定总酚的含量,无法确定多酚分量的种类及含量,测定多酚分量的主要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内对植物油中多酚研究最多的为茶籽油、菜籽油和橄榄油。由于多酚类化合物种类较多,组成复杂,各种植物油中多酚种类及含量不尽相同,不同前处理方法、流动相组成、洗脱程序都会导致测定结果的差异,适用于一种植物油中多酚测定方法的并不适合于另一种。
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有:火麻油中多酚难以高效提取,基质干扰严重,色谱分离时间长,检测通量低等。因此开发出适合检测火麻油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麻油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快速分离并准确检测火麻油中9种多酚类化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麻油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火麻油与正己烷混合,再加入萃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进行萃取,取上清液进行纯化,得到样品溶液;
制备含有表儿茶素、对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柚皮苷、3、4-二甲氧基苯甲酸、紫云英苷、黄豆苷元、柚皮素、染料木素的标准品溶液;
将样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分别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采用外标法得到9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
超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0.1%~0.3%的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
洗脱程序为:0~1.8min,流动相B从90%~80%;1.8~7min,流动相B从80%~65%;7~8.6min,流动相B从65%~50%;8.6~14.2min,流动相B从50%~35%;14.2~15.8min,流动相B从35%~0;15.8~17.8min,流动相B从0~90%,保持2.2min。
本发明方法采用超声探头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检测,实现了火麻油中9种多酚类化合物快速准确地检测,只需20min,9种多酚便可达到很好的分离检测。
作为优选,流动相B为0.2%的乙酸水溶液。
作为优选,在将火麻油与正己烷混合的步骤中,以g/mL计,火麻油与正己烷的质量体积比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60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