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药注射用茶油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4209.0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6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韩晓丹;熊伟;胡居吾;王慧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C11B3/10;C11B3/16;C11B3/12;B01J20/20 |
代理公司: | 河南广文律师事务所 41124 | 代理人: | 王自刚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药 注射 用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医药注射用茶油的制备方法,其首先使亚临界流体萃取的毛茶油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处理,吸附除去胶质、水溶性色素以及部分疏水性的色素,收集淡黄色油脂;再利用氮掺杂茶壳活性炭对淡黄色油脂脱酸脱色,得到无色透明的酸值小于0.3mgKOH/kg、过氧化值小于1.5mmol/kg的医药注射用茶油。本发明脱酸脱色工序合二为一,简化了工艺流程,操作条件温和,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常温常压下快速有效脱除茶油中的色素、降低酸值以及茶油氧化过程中产生的醛、酮类杂质,提高了油酸的含量,制备得到无色透明的医药注射用茶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药注射用茶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油,系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Abel.)成熟的种子经加工提取而得的脂肪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我国油茶资源丰富,油茶林面积约占木本食用油料面积的80%以上,广泛分布于南方丘陵地区,尤以广西、广东、湖南、江西、云南等地为最多。茶油脂肪酸主要由75%~88%的油酸、3.5%~21%的亚油酸和0.3%~1.5%的亚麻酸组成,油中的饱和脂肪酸(10%)、单不饱脂肪酸(80%)和多不饱和脂肪酸(10%)构成比例最为接近营养学家推荐的理想模式1:8:1。茶油脂肪酸组成与世界上公认为最好的橄榄油相似,属于不干性油,精制茶油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此外,茶油具有预防心血管硬化、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抑制甘油三脂的升高、清热抗炎、抗菌、抗紫外线等作用,因此茶油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近年来,经特殊工艺精制后的茶油在医药上可用来作为注射用油,作为药物的溶媒,改善药物在机体中的吸收,从而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与一般的食用油脂相比,医药注射用茶油对酸值、色泽及其它杂质的要求较高,故精炼工艺中脱酸、脱色等工序必不可少,需要采取较高的技术措施,严格控制工艺参数。
茶油精炼工艺中,传统的脱酸方法主要是碱炼脱酸,然而碱炼脱酸形成的皂脚会夹带中性油,导致中性油损失,而且该方法一方面很难保证碱液量的准确控制,另一方面皂粒与油分离沉淀所需时间过长,而且在沉淀分层后,茶油还必须反复的水洗,产生大量工业废水,造成环境污染。其他常用的脱酸方法包括有机溶剂萃取、分子蒸馏、膜分离等,但是存在高能耗、低选择性、高成本、清洗困难等缺点,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大规模应用。
在茶油油脂的脱色方面,工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吸附脱色法,常用的脱色剂有活性炭、活性白土、或活性白土+活性炭等。2000年,钟海雁等人利用活性白土用量8%, 120℃条件下对毛茶油脱色20m in 后达到了较好的脱色效果(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20(4),25-29)。 2012年,李川山等人选择了活性碳作为脱色剂,在脱色剂用量4%,脱色温度 85℃以及脱色时间 30min条件下对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茶油进行脱色制备高品质的茶油(轻工科技,2012,4,(11-12))。2015年,王挥等人采用复合脱色剂竹炭/活性白土,在温度60℃,脱色剂添加量3.5%条件下对冷榨毛茶油进行脱色制备无色化妆品用油(中国粮油学报,2015,30(7),58-63)。鉴于目前国内食用山茶油传统的脱色工艺在制备化妆品或注射用油时,往往需要在较高温度进行,脱色时间也较长,而且活性炭机械强度较弱,易碎,回收难,重复利用率较差;白土脱色工艺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的实际情况,2006年陈珊等人利用硅胶柱层析法脱除茶油中的色素,得到了清亮透明无色的茶油并将茶油中油酸的含量提高到了83.63%。2015年,陈俊等人同样采用了硅胶柱层析法对山茶油进行脱色制备了润肤用山茶油精油(价值工程,2015,222-223)。用硅胶层析柱脱色能使茶油达到无色透明状,符合高级品质油的要求,而且增加茶油的稳定性,可以使茶油氧化过程中产生的醛、酮类物质除去且将油酸的含量提高。此方法简单易操作,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每次处理的样太少,不适合大量生产,不具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价值,而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42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